經濟
短期WVR難大改動 須平衡小股東權益

【明報專訊】《施政報告》提出,要協助中概股以香港為首選回歸地,以及研究優化同股不同權(WVR)上市規定。瑞銀全球投資銀行部副主席及亞洲企業客戶部聯席主管李鎮國表示,本港於推動WVR公司上市方面已「大躍進」,由零開始一直推進至今、達國際化的水平,現時不是有許多WVR公司,因相關限制而不赴港上市。李認為,長遠而言WVR機制有機會進一步探討,但相信短期內機制不會有大改動,因本港資本市場有許多散戶參與,相信監管機構亦需要保護小股東的權益。
中概股回歸要視乎時機
李鎮國說:「WVR(特別投資權)比例是否真的(要上調至)那麼高、而剝削到小股東作為股東的權利呢?其實這(相信)是證監會很着重的問題,所以(小股東權益)與商業方面要有平衡,可允許WVR公司上市,但不可以是太偏向大股東、導致小股東沒有任何權益。」
中概股方面,李鎮國指出現時仍未回歸於港上市的中概股,其總數約為200多間,當中包括「Penny stock」(細價股,納斯達克交易所定義為每股價格1美元以下),而市值逾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以上只得約20至30間,他指出過去有中概股回港上市因怕被美國退市,惟現時市場對於被美國除牌的憂慮反而減少。
李鎮國續指出,本身要回歸於港上市的中概股,早於2018年及2019年時已經回港上市,他認為中概股回歸亦要視乎時機,惟近多年香港資本市場受壓,未必是回港上市的好時機,導致近年中概股回歸的進展較慢。另他認為中概股回流,亦要視乎公司自身對資金的需要。他舉例指,早於2022年以介紹形式上市的看準科技(港:2076;美: BZ),直至今年才發新股真正集資,引證需要市况及公司自身資金需求等因素,去配合中概股回流並實際進行集資。
WVR與中概股回歸兩個議題互有牽連,據本報統計,現時市值逾100億元或以上、尚未回港上市的中概股至少有19隻,當中大部分屬WVR公司(表2)。而現時《上市規則》WVR公司市值至少需要400億元。若最近財年收入達10億元以上,市值要求才可減至100億元。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瑞銀:A+H上市熱料延續至明年中 預測今年港IPO集資最樂觀見2800億 (2025-10-20)
新例後 一手中籤率「難過中六合彩」 (2025-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