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瑞銀:A+H上市熱料延續至明年中 預測今年港IPO集資最樂觀見2800億

發佈於

【明報專訊】近期香港新股市場熱門主題之一,為A股上市公司來港發行H股。瑞銀全球投資銀行部副主席兼亞洲企業客戶部聯席主管李鎮國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港股市場氣氛回暖,加上A股企業出海意欲高漲,預期A+H股上市熱潮將延續至明年中,而大型A股企業將佔整體A+H股集資額約五成。本報統計目前最少有14家市值逾千億元人民幣的A股龍頭企業排隊擬赴港上市(表1),意味A股赴港熱潮遠未結束。

明報記者 江陵凱、邱潤青

除A+H股外,李鎮國認為包括「18C」特專科技公司在內的科技及人工智能(AI)、工業、「18A」生物科技公司及消費品行業都會是未來市場關注的主要方向,並指今年全年IPO集資額「最樂觀」可達2800億元。

最少14家千億龍頭A股擬赴港

李鎮國指出,A股企業赴港上市動力並非只由於內地市場「內捲」。近年內地經濟增長力度放緩,加上本地市場逐漸飽和,企業自然會尋求「出海」,拓海外市場及尋求更大增長空間。本報翻查今年來港上市的A股公司目的多為拓展國際佈局,如「A股股王」寧德時代(3750)集資將用於推進匈牙利項目第一期及第二期建設;三花智控(2050)及藍思科技(6613)亦在招股書表明將擴大海外產能、擴大全球業務佈局及全球化研發及創新計劃等。

此外李鎮國強調,隨着企業在內地及香港雙重上市日趨頻繁,企業在A股上市後仍有機會赴港發行H股,而在H股掛牌的公司亦有可能在A股上市,策略「取決於市場窗口」,兩地市場關係不能以「競爭」形容。近期A股與H股價差已明顯收窄,甚至出現H股對A股溢價。目前A股與H股平均有約兩至三成差價,他認為屬歷史偏低水平,預期隨着H股股價趨穩、A股逐步追落後,AH股價差將略為擴闊,但不會重返過往普遍有五至六成價差的高位。

稱港走國際化 非單一大中華市場

李鎮國續指出,香港市場並非單一「大中華市場」,而是具國際定位的交易市場,走國際化路線是必經之路。他指出,現時港股市場的規模及成交量與英國、德國及日本等市場相比並不遜色。過往曾有一些外國公司來港上市後不幸遇到「冰封期」而退市,而現時香港市場已更加成熟、投資者更廣泛,加上流動性改善,相信情况已大不相同,預期未來5至10年將有更多來自東南亞、歐洲及中東的企業來港上市。他透露,瑞銀目前正協助個別中東及東南亞企業推進來港上市事宜,涵蓋科技、消費品及工業板塊,相關企業來港上市的興趣亦是近年最強。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短期WVR難大改動 須平衡小股東權益 (2025-10-20)

新例後 一手中籤率「難過中六合彩」 (202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