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什麼人訪問什麼人:《試當真》試什麼?

發佈於

【明報專訊】「反攻娛樂圈」,曾是YouTube頻道《試當真》開台之時的想像。他們原本計劃先在網絡闖出名氣,再進軍影視、音樂等主流媒介,最終成為一家真正的娛樂公司。5年過去,壯志未酬,頻道更即將迎來終結。

其中一位創辦人許賢日前上載告別作動畫《廢柴火龍傳》。故事講述小火龍奮鬥多時,渴望進化成噴火龍,最終卻發現無論多努力,永遠只是條「會噴火的蜥蜴」,為《試當真》這段未竟之旅寫下註腳。

(告別訪問二之一)

整個世代不被看見

《試當真》的出現,可說是游學修、蘇致豪(蘇豪)及許賢三人不得已的嘗試。時間回到2020年,新冠疫情籠罩之下,渴望成為編劇的蘇豪和許賢,在離開YouTube頻道《CapTV擷電視》後創立《金剛Crew》,惟經營兩年多仍無法突圍,甚至難以維持生計,連去麥當勞都得左計右計。蘇豪曾經深信創作是天道酬勤,只要夠努力保持產出,就會有人看見。惟現實的處境,令他不得不感嘆:「在這一代光靠創作能夠『搵到食』,已經是一種理想。」

事實上,兩人並非沒有機會步入影視行業。2019年他們首次參與ViuTV電視劇《仇老爺爺》故事創作和剪接,2020初更首度執筆電視劇本,為《無限斜棟有限公司》擔任編劇。許賢憶述,或是能力、經驗不足,過程並不似預期:「那時我們覺得很絕望,不斷被人罵、一直做不到要求,甚至一度萌生轉行的念頭。」他續說,昔日前輩們在廿六、七歲時,早已累積豐富的劇集製作經驗:「但那時我們才首次得到機會。」

有志於電影圈發展的游學修同陷困局。他回想,當時距離上一部主演的電影已相隔兩年,「戶口快要歸零,寫完劇本又開不成戲」,明明在大染缸多年卻機會寥寥,有時仍被視為「新一代演員」。游學修認為,是結構出了問題。娛樂是工業,也是一盤生意。青黃不接的現象背後,既是市場問題,也是合拍片等時代因素種下的果。

回望1980年代香港電影「黃金時期」,曾創下年產逾300部的輝煌紀錄。那時候,參選香港小姐、加入藝員訓練班是一條可行的出路,紅褲子會捱出頭,「序有應得」也會看到進化路徑。但《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落實後,中港合拍片大量湧現,影視製作重心逐漸北移,一代香港年輕演員、導演及技術人員機會銳減。時至今天,業界正陷入前所未見的寒冬期,戲院結業潮持續,電影開拍數量急跌,去年全年上映的港產片僅30多部,今年開拍的,甚至不足10部。

「影視作品大量減少,向上爬的階梯在我們這代消失了,再也無法一步一步爬上去,無法出頭,整個世代不被看見。」當時無工開的游學修,不甘一切陷入停頓,不願一直苦無機會,於是拉攏舊拍檔許賢及蘇豪,創辦《試當真》,盼開拓空間、爭取機會,讓自己與一眾香港演員被看見。

試當真=敢於冒險

游學修深信《試當真》最大的價值,是敢於冒險的精神。從整合四大YouTube創作團隊的「四台聯播」、將網絡內容帶到實體的一周年現場版、發掘年輕新演員的「校花校草選舉」,到備受爭議的「試當真NFT」、電影《公開試當真》,乃至臨近停運前的短片大賽……團隊不斷探索更多可能,「看看有沒有一些事大家未做過、未做得好,但原來可以有權做到這樣的。這種冒險可能讓人欣賞,也可能惹人反感」。

那麼,《試當真》成功了嗎?回顧過去5年,他們累計創作了270多條短劇、70多條綜藝節目、20多條紀錄片……影評人查柏朗形容,《試當真》善於在傳統影視與網絡世界之間靈活游走,促成兩者之間雙向交流,這是其他頻道難以企及之處。最新綜藝節目「試玩毛」之《墨魚遊戲2》,匯聚來自影視、樂壇及網絡等不同領域的新舊藝人,足見他們在這方面的野心與行動力。

這幾年間,《試當真》成員及合作過的台前幕後,逐漸為人所識,工作機會也愈來愈多。幕前如陳苡臻(Jessica)擔正過電影《敗走麥城》、游學修憑《看我今天怎麼說》角逐金馬影帝,「最佳搭膊頭獎」的鍾雪瑩更收獲金馬影后殊榮——他們彷彿真的被看見了。

「5年來,我一直秉持『試當真』這3個字的精神。有些成功,有些失敗,而這正正是冒險的意義所在。」游學修感喟着說。

在舊世代核心外圍打轉

表面看來一切順遂,但作為「掌舵人」的三子清楚意識到,即使撇開政治紅線不談,仍有許多無形界線不可踰越。面對記者的追問,他們沒有直接回答。游學修語帶保留地說:「很難具體說明,但有些事情是現階段難以衝破,或者需要更多時間。」他將情况比喻作《權力遊戲》中被放逐在城牆外、於雪地中求生的蠻人,「要打番去,其實唔容易,除非真有神力之類……這一代人有很重的無力感。像是多了一種:就算我不滿足,又可以做些什麼的感覺。」

身旁緘默良久的許賢分享,最近常去跑馬地踢足球,每當經過周邊豪宅時總會忍不住思索:「住在裏面的都是什麼人?他們要付幾錢租金?為什麼自己租不起?那是一種無法解釋的差距。那些人或許是當年不知怎樣,掘到了很多桶金。」

他苦笑,「但現在卻連從哪裏開始掘起都不知道,在香港追夢的門檻太高,處處受制,根本無法發圍」。

團隊幕後要員吳兆麟(Nero)曾在商業電影世界打滾多年。他認為《試當真》目前所能觸及的僅是核心外圍,「舊世代依然企得好硬,我們只被視作他們的下線。只有像宣傳這類遠離他們核心(利益)的工作,才可能會讓給我們處理。」

Nero無奈指出,真正能撼動「舊世代」改變的,不會是香港YouTube市場,而是內地抖音市場,半開玩笑稱「在抖音,他們連容貌都會改變!」他續解釋:「香港網路有多大?內地網路有多大?始終會計算的人,他們都會計算……《試當真》現在所做的,只可以說是改朝換代過程中的一些枝節。」

你想進化嗎?戰鬥吧!

幾個月前,ViuTV劇集《哪一天我們會紅》與《試當真》合作拍片,那時頻道已宣布即將停運,許賢在影片結尾,手執巨大的電視台吉祥物公仔,推倒一眾細小的模型公仔,最後撞飛小火龍,整個畫面充滿隱喻。

在《寵物小精靈》的世界裏,小火龍會在36級進化為噴火龍,努力必得回報的進化鏈,是捱出頭的「獅子山精神」。不過在《廢柴火龍傳》中,小火龍卻發現自己與噴火龍從一開始就屬於不同族群。噴火龍是霆鋒,父親是謝賢不是許賢。沒有背景、缺乏資源的小火龍,再怎麼拼命,也衝不破與生俱來的桎梏。

然而,當身形更小的蜥蜴遇上小火龍,卻流露出滿心羨慕。

蜥蜴:「怎樣才能跟你一樣發光發亮?」

小火龍:「你想進化嗎?戰鬥吧!」

哪怕這是一個進化路徑不明的時代,哪怕最後無法成龍,但成龍其實已是上一代的香港符號,這一代人不愛、也不想成龍。《試當真》不是時代的答案,但他們展示了在僅餘範圍內奮力探索的可能,做一條為自己而戰的小火龍。游學修話語中帶着釋然與堅持,說:「哪怕到頭來不值得,但這些不值得,其實全部都值得一試。」

■答•游學修

《試當真》老闆,專業演員,曾入圍金像獎及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答•許賢

《試當真》老闆,深水埗足球隊助教,希望做創作能給人「活着」的勇氣

■答•蘇致豪(蘇豪)

《試當真》老闆,聽聞是遲到慣犯

■答•梁焯霖(Casper)

「試玩毛」導演

■答•吳兆麟(Nero)

《試當真》編劇及導演,金句王,劇集《向西聞記》編導

■答•盧嘉誼(Ellen)

《試當真》編劇及導演,人稱「一姐」,筆下劇本曾入圍走鐘獎最佳戲劇獎

■答•梁奕豪(贊師父)

《試當真》導演,《公開試當真》導演,連續做過兩間公司都執笠告終

■問•凌俊賢

自由記者,書寫香港

■問•胡戩

立命館大學國際關係學碩士

■問•鄭樂恒

自由記者,研究香港流行文化、離散媒體、身分認同,走遍加拿大、英國、台灣,未知去邊度

文˙凌俊賢、胡戩、鄭樂恒

編輯˙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