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話你知:提「宇稱不守恒」 揭鏡像不對稱

【明報專訊】楊振寧的重要學術成就,包括與華裔學者李政道共同發現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的物理現象,兩人因此於1957年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一般而言,物理定律具對稱特性,例如鏡內與鏡外物體的運動都遵從牛頓定律,但楊與李在1956年提出兩個互為「鏡像」的粒子,其衰變過程的「弱作用」並不對稱。
兩人提出理論後,由華裔實驗物理學家吳健雄等人設計出兩套實驗裝置,在極低溫下觀測元素「鈷60」的衰變,其中一套裝置的鈷60原子核向左自旋、另一套向右自旋;結果兩者的儀表讀數差別非常大,電子放射方向也不互相對稱,證實了「宇稱不守恒」理論。
楊振寧另一重大成就是與美國物理學家米爾斯(Robert Mills)提出「楊-米爾斯規範場論」,奠定現代粒子物理學的理論基礎,後來2013年諾貝爾獎得主發現的「上帝粒子」,亦是以此為基礎推演。中大物理系榮休教授楊綱凱說,「楊-米爾斯規範場論」作為研究基本物理的「起首式」,重要程度相當於牛頓力學的「F=ma」(淨力=質量×加速度)。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奠粒子物理基石 楊振寧逝世 首華人諾獎得主 享壽103歲 (2025-10-19)
楊振寧與港結緣一甲子 64年演講二萬人到場 曾中大共事 楊綱凱:具儒家品味 (2025-10-19)
繼續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