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要聞

楊振寧與港結緣一甲子 64年演講二萬人到場 曾中大共事 楊綱凱:具儒家品味

發佈於

【明報專訊】出生於合肥的楊振寧一生足迹遍及美國、內地與香港,與香港最早淵源始於1964年應中文大學邀請到香港大會堂演講,吸引大批公眾到場,當時報道提到「二萬聽眾僅一成能入座」。當年有份出席的中大物理系榮休教授楊綱凱昨受訪說,當年能在港見到一級且是華人的科學家「絕無僅有」,他在1980年代有幸與楊振寧在中大共事一段日子,形容對方「興趣廣、看事物深入」,既是長輩亦是老師。

稱治學嚴謹 照顧年輕人

楊綱凱形容楊振寧是很「儒家品味」的中國傳統學者,關心社會之餘治學亦很嚴謹。他形容對方「不輕易講一句說話」,「不止一次我問他對於一個物理問題的看法,他說『我不懂』」,所謂「不懂」指未百分百有精確解答,故不能談太多,這種風格的學者現在少見,亦反映其嚴謹。

回想相處時刻,楊綱凱說楊振寧「非常照顧年輕人」,為人謙厚、低調及隨和,不尋求注目,晚年思維仍很清晰,在百歲生日演講就清晰談到對百年人生回顧,說起友人「中國原子彈之父」鄧稼先,形容兩人「千里共同途」,正反映他對人生重要看法。

傳記作者:愛國有民族感

整理及記述楊振寧生平的《人情物理楊振寧》作者葉中敏,於1980年代採訪楊振寧演講後與對方結緣。葉中敏昨受訪稱,兩人相處「像家庭朋友般」。葉說,楊振寧科學成就「不用說」,亦是很愛國、很有民族感的人,「他聽到一些人說中國人不好,他會很生氣,對人亦很好,是一個非常值得尊重和懷念的人」。

楊振寧1999年將數十年來文件、信札、筆記、手稿等,加上諾貝爾獎金章等獎章捐贈中大;2002年起參與籌建「邵逸夫獎」。中大於1997年向楊頒授榮譽理學博士學位,香港大學於2023年授他名譽科學博士。

蔡若蓮:青年學子楷模

盧煜明:損失無可估量

楊振寧是團結香港基金名譽顧問,香港科學院2015年成立之初,他已是榮譽院士。香港科學院昨發悼文「沉痛哀悼」。教育局長蔡若蓮昨發稿稱「深表難過」,形容楊畢生致力科研與教學,他對真理的追求及對後輩的提攜,成為青年學子的楷模。

中大發稿稱師生對楊教授去世十分哀傷,校長盧煜明形容「失去的不僅是一位科學巨人,更是一位和中大有深厚淵源的良師」,其離去「對全球學術界,是無可估量的損失」。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奠粒子物理基石 楊振寧逝世 首華人諾獎得主 享壽103歲 (2025-10-19)

話你知:提「宇稱不守恒」 揭鏡像不對稱 (2025-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