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卡夫卡小說選段改編人偶劇 走入「猿眼」觀人間 問規訓與自由何價

【明報專訊】卡夫卡筆下的〈致某科學院的報告〉中,一隻猿猴在提交給科學院的報告自述如何拋棄本性,從猿猴化為人類。規訓與自由,人與獸又有何別?依此改編的人偶劇目《猿→人 變論》即將上演,演員們又會如何身穿制服,一邊扮演人類角色,一邊輪流替換以三人一組操控木偶,在場上演起一部人、偶交織的「進化史」?
導演讀原著 方悟父親何故不談鄉
「嚴禁餵飼動物」,電台節目播畢,演講者漸漸自台中央蘇醒—— 一隻「猩猩」,會雙腳步行、會倚牆嘆氣,說回憶離自己愈來愈遠,娓娓道來前身仍是「猩猩」時的過去。到底是人還是動物?改編劇目的法國形體藝術家兼導演Pierrik Malebranche提到,自己的父親來自海地,在1960年代為逃離因杜瓦利埃(François Duvalier)獨裁政權而變得困苦的生活前往法國,但成長過程中卻從未聽過父親談論自己的朋友、家庭與過去。約30年前讀到小說中猿猴自言為了建立生活而必須放棄之前的生活,方悟父親同樣「選擇離開他的國家,但他知道會有代價,就是要放棄過去、放棄記憶」。
讀過很多關於卡夫卡、關於流亡、關於遷移的文字,Pierrik一直想着將〈致某科學院的報告〉改編上演。但不願將全獨白的文本做成獨腳戲,本次他從文本挑選部分段落,在劇場裏配上動作與物件製造氣氛,導引觀眾走入「猩猩」的回憶世界。如小說只以寥寥數句講在黃金海岸被捕捉,劇中則化為無對白的一大段落。本來兩腳站立、口吐人言的「猩猩」變回四腳爬行的動物,又會攀上演員身上四處探望,上演獵人圍捕的場景。段落最後,「猩猩」切回兩腳站立的動作,打算脫下內褲出示子彈留下的疤痕,卻遭「工作人員」叫停,說是第一次有「動物」演出——儘管學了唱數字歌、學了揸筷子和行路,高壓下學會說「me go school bus」、能夠對答如流,物種的界線似乎比想像中牢固。
取材「資訊悖論」 增有關黑洞廣播
劇中的「猩猩」生存於人類世界,卻被夾在中間:既不是完全的猿,也不是人—— 一如木偶置身於演員之中,也是同類中的唯一。三面台上的人偶介乎生與死,一時癱軟在地上,一時在演員的操控下被賦予生命,甚至和操偶者搭膊頭、對話互動。3名演員中一人以棍棒控制雙腳,另外兩人分別操控雙手和頭部,整個過程曝光於觀眾視野之中,並未隱身幕後。Pierrik說曖昧性很有意思,由規則構成的劇中裏,我們接受劇場的規則,就會被帶入虛構,接受這是一隻活着的生物。Pierrik說故事談的是改變與代價,不論是劇中的「猩猩」到「人」,還是他父親自國到國的遷移。有時一次重大的旅行,也未必是物理上的離開,而是內在的旅程。與原著相比,劇作增添了一段關於黑洞的電台廣播,Pierrik說靈感取自「資訊悖論」:量子力學下資訊必須守恆、不會消失,而廣義相對論下慢於光速的物質都無法逃離黑洞,霍金卻發現黑洞會逐漸蒸發,遂引起一番辯論:藏在裏面的資訊會否消失?Pierrik由是想到「猩猩」與父親,想到他們的過去記憶也許還在某處,並未真正消失,也許在資訊悖論的光照下引導觀眾閱讀小說,思考過去與記憶的所在。至於故事裏是人是猿,也許也沒那麼分明。
猩猩說自己「斬腳趾避沙蟲」,放棄自由換來了一條「屬於人嘅出路」。Pierrik指人類亦然,由歷史、文化等太多東西組成,「我們比較像衝浪的人,能做的只是試着騎在浪上,但無法決定浪的方向。某程度上,我們的自由就是騎浪的能力,有時會被浪打倒,然後再重試」。至於故事裏的「猩猩」是否快樂,他說無法肯定,但至少不再被關在籠子裏。
為台上輪流操偶 團隊赴法訓練
走入「猩猩」的視界,游走在猿與人之間,演員們又如何看馴化與自由的命題?演員林嘉婷說「人唔係高級過猩猩」,從演戲的角度切入,因為做人類角色時會調整個性、加上更多規限,反而演猩猩時更自由。另一位演員袁安婷則指操作人偶時比較直覺,「好似有一面牆可以匿埋」,更自在、安全地演出。人偶在劇場中活靈活現,但原來大部分演員本無操偶經驗,林嘉婷指早前團隊遠赴法國訓練4星期,由小偶到大偶逐步了解構造、掌握控制,從重心轉移到腳怎麼走、手怎麼擺一一鑽研,只為更真實呈現人偶的動態。操控人偶肢體動作也有別於平日的舞台劇,袁安婷說感覺是另一套語言,做人偶要很冷靜,不能太投入或緊張,也笑言操控人偶後身體「特定位置會好攰」。
劇本對白不多,卻花費了不少工夫。兩人言導演寫完法文劇本後,香港團隊先翻譯成英文,核對字眼意思後再翻譯成廣東話,但「Frankly speaking」要翻譯為「老實講」還是「中英夾雜」的「To be honest」等等,都要一一細思。人類和猿猴因語言隔閡無法溝通,但劇場的魅力或許能夠跨越語言邊界,如劇中動作便多是演員各自發揮後,由導演篩選串連。Pierrik說劇目在法國無字幕演出了兩次,完結後觀眾雖然不完全明白細節,但反饋演員的肢體與聲音就像一首歌曲,「不是所有都要通過知識層面理解(understanding),總有私密可以觸動人」。
《猿→人 變論》
日期及時間:
10月17至22日 晚上8:00
10月18至19日 下午3:00
地點:葵涌興寧路12號葵青劇院黑盒劇場
票價:320元
詳情:bit.ly/4oegbbD
文:鍾卓言
設計:賴雋旼
編輯:謝秋瑜、孫志超
[開眼 藝述速遞]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呂壽琨一方水墨 凝三重身分經歷 (2025-10-10)
Friday Planner:家的印象 (2025-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