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即時熱點

寒露節氣2025|寒露養生重點防秋燥 按兩穴位利咽紓頭痛【附兩潤肺焗茶食譜】 (08:36)

發佈於

今日(8日)是寒露節氣,註冊中醫師徐思濠表示,寒露養生仍需重點防秋燥。中醫角度,秋燥是指人體受秋季燥邪影響而出現過分乾燥徵狀(如鼻燥、喉乾、聲沙、乾咳少痰,皮膚乾燥痕癢,嘴唇乾裂、頭皮屑增多、眼睛乾澀等),如果出現以上三項或更多徵狀,很可能就是秋燥的表現;宜多吃甘或滋潤的食物(如雪梨、白蘿蔔、銀耳、黑芝麻、甘蔗等)。徐思濠提供2款茶飲食譜有助滋陰潤肺,和教按2個穴位可利咽紓頭痛。

潤肺兩茶飲
●雪梨乾陳皮冰糖飲(1人分量)
材料:雪梨乾15克、陳皮1片、冰糖適量
製法:材料清洗後放進杯中,以熱水浸泡15分鐘後即可飲用。
功效:潤肺止咳、化痰理氣

●桑菊蜜飲(1人分量)
材料:桑葉、菊花各3克、蜂蜜適量
製法:藥材清洗後放進杯中,以熱水浸泡10分鐘後,加入蜂蜜調勻,即可代茶飲用。
功效:清肺化痰、生津潤腸
(註:各人體質不同、食物過敏情況不同,倘有任何疑問,應先向註冊中醫師或家庭醫生查詢。)

按2穴位紓秋燥
●照海穴
【取穴方法】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
【按法】用大拇指指腹按揉穴位,感到酸脹即可。每次按揉1分鐘,每天2-3次。
【功效】滋陰補腎、潤肺利咽。可緩解咽喉乾痛、聲音嘶啞、失眠等秋燥徵狀。

註:孕婦按穴前請先向註冊中醫師查詢。

●列缺穴
【取穴方法】兩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搭在另一手腕背側,食指尖所指的橈骨莖突凹陷處
【按法】用拇指指尖按揉,感到酸脹即可。每次按揉1-3分鐘 。
【功效】紓緩頭頸毛病,可緩解咳嗽、咽喉腫痛、頭痛等秋燥徵狀。

註:孕婦按穴前請先向註冊中醫師查詢。

文:蔡竣羲

更多寒露養生貼士:寒露口乾皮膚乾 中醫教煲雪梨茶潤燥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