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要聞

電檢修例後 「因國安」50片須改13禁映 之前5年無不准上映 電影報刊辦:不能一概而論

發佈於

【明報專訊】2021年修訂的《電影檢查條例》要求檢查員審查及分級影片時須考慮上映「是否會不利於國家安全」。電影報刊辦回覆,「因國家安全考慮」,條例生效至今50齣影片須修改內容,13齣不核准上映。2021年至今送審影片逾3.9萬齣,當局未有提供不獲准放映電影名單(見另稿)。條例生效前5年未有電影不核准上映情况。

明報記者 葉希雯、廖俊升

另外,現行法例及指引訂明電檢決定期限14天,倘涉國安,商經局長可准延期28天審批,不過導演周冠威新作《自殺通告》送檢逾兩個月仍沒結果。商經局表示,條文具體執行情况屬特區維護國家安全工作信息,不公開。立法會選委界別議員馬逢國認為,在一般情况下應盡快完成審批。

近年有電影因不同原因無法通過電檢而撤映。電影、報刊及物品管理辦事處向本報提供近10年電影評級統計(見表)。若以2021年起計至今年7月,有104齣須修改內容後播放,另有15齣不批准上映;當中因「國家安全考慮」須修改部分內容方可上映的佔50齣,不獲核准上映有13齣。同期處理送審影片逾3.9萬齣,即因國安理由要修改或不能上映佔同年送審影片0.16%。在2021年新例生效前5年,未有不准上映個案,須修改內容影片則有50齣。該辦表示,每部影片的性質、題材、內容、表達手法、潛在觀眾、上映情况及場所等均有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另外,綜合《電影檢查條例》及《有關電影檢查的檢查員指引》,檢查員應在影片送呈及獲接納後的14天內作決定,而若商經局長認為影片上映或不利國安,可延長決定期,但不得超過原有決定期屆滿後的28天。商經局未提供延期個案宗數,回覆稱評審期會考慮每宗個案實際情况和所有相關因素。

新片送檢兩月未有回音

周冠威:探討自殺 不涉國安

曾執導《十年》的周冠威說,其新作《自殺通告》8月4日已送呈香港電影報刊辦,至今逾兩個月仍未知結果,「只說處理中」。周冠威表示,《自》探討學童自殺現象,不涉國安,故事背景亦非香港;並稱他執導的《一人婚禮》兩年前亦能過審。他說電檢超時對後續工作影響大,「未拿到電檢(准映證)就不用(聯絡)發行商、戲院,統統是後話」。電影報刊辦則稱不評論個別影片的申請及檢片決定。

未聞主流片被禁

田啟文料多涉獨立紀錄片

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發言人田啟文表示,不曾聽聞主流商業電影送檢後要修改甚至禁映,料涉事的多為獨立影片或紀錄片,強調兩者不能相提並論。他續說,在欠缺名單、修改或禁映理由下,難評估對主流電影或行業的影響;而以往曾有紀錄片或參賽短片被要求刪改或駁回,現時「可能大家也明白試這些是沒意思的;明知道不批,送(檢)來做什麼呢?」田啟文又稱,電檢人員理應清晰不利國安準則,期望《自》只屬個例,「但就算是個別事件,你都要覆人」,憂慮審查超時將蔓延至其他申請,或嚴重窒礙行業發展。

馬逢國:一般應盡快完成審批

曾製作多齣電影的馬逢國稱不評論個別個案。他說電影也是一門生意,電檢期長於預算必定影響後續宣傳、發行及放映,「當然不理想」,認為一般情况下當局如需延長決定期,最好跟送呈人商量,「好過在沒解釋的情况下突然延長」。

康署系統5片資料下架 稱查證後再加

此外,本報比對當局委託影業協會編製、橫跨2012至2023年的《香港電影業資料彙編》,發現無法在康文署的「香港電影檢索」系統搜尋《十年》,以及取材自六七暴動及雨傘運動的《中英街1號》等電影資料。署方接獲本報查詢後,曾於上月初上載《十年》在內5齣電影的資料,近日再次下架。康文署回覆本報確認,有10齣電影從未被納入系統(見表),解釋其中5齣或不屬香港電影,另5齣「會在完成查證後納入系統」。至於為何再次下架後5齣的資料,署方解釋,上月初因系統技術問題,曾短暫上載新資料測試系統更新情况,又稱該5齣電影正進行最後資料查證程序,預計可於本月完成並正式納入系統。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拒供禁映名單 通訊辦:披露會損公眾安全 (2025-10-06)

前影意志總監:刪改過檢難言對錯 周冠威新作台灣拍 (2025-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