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中國

孤獨經濟催生藍海市場

發佈於

【明報專訊】從四川偏遠山區來廣東中山打工多年的張姐(化名),正在金三工廠的二樓車間為一副副娃娃軀體穿上襪子,完成出廠前的最後一道工序。談及這份特殊的工作,她樸實地笑道:「如果我有兒子,肯定要給他買一個,起碼比彩禮便宜。」

女工:買娃娃比彩禮便宜

在張姐家鄉,人們幾乎從未聽說過成人娃娃這類產品,「現在村裏單身漢也多,如果有了『娃娃』,也不怕得性病。」她補充道。

張姐這番話背後,是中國農村地區日益嚴峻的性別失衡問題。內地數據估算,全國農村「剩男」規模已近3000萬人。與此同時,全國結婚對數連續10年下滑,2024年已跌至610萬對,創下47年來新低;而同年的離婚對數卻按年增加5.7萬對,傳統的婚戀結構正在經歷深刻變化。

伴隨單身人口增長的是,加速到來的老齡化、少子化社會,碰撞網絡時代,「孤獨」從個人情緒演變為一種社會常態,並催生出龐大的「陪伴經濟」市場。而「陪伴」正成為AI應用快速落地場景之一,因比起動態的人形機械人,靜態的陪伴機械人對技術的要求較低。

近年,主打陪伴功能的機械狗、桌面機械人、仿生萌寵等產品,如雨後春笋般湧現。據預測,2025年至2028年間,中國AI情感陪伴行業市場規模將從38.7億元(人民幣,下同),猛增至595.1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48%。這種市場,在發達國家也已形成,吸引中國產品走出去。

依靠AI陪伴或更孤獨

面對這一藍海,科技巨頭、傳統玩具廠商與互聯網公司紛紛佈局。近月,雷軍、俞敏洪、朱嘯虎等商業領袖相繼投資陪伴玩具、年輕人潮玩及交互機械人領域。國內的中興通訊推出AI電子寵物「麻薯Mochi」,以其圓潤萌趣的造型和響應指令的能力,主打情感陪伴功能。國際方面,OpenAI已宣布與玩具巨頭美泰合作,推動AI技術與傳統玩具融合。

不過,AI情感陪伴產品亦可能導致用戶過度依賴、沉溺虛擬關係等爭議。有學者曾分析用戶數據發現,陪伴型AI用戶比平均人群「更孤獨」。美國就接連發生少年與AI機械人聊天成癮,最終自殺的案件。

(中國故事)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AI賦能 矽膠娃娃開聲變靈魂伴侶 大模型助力產業升級 社會變遷帶來陪伴市場 (2025-10-05)

精細活仍靠手工 產出一隻需3天 (2025-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