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高中中史及歷史優化課程框架出爐 新增課題包括中共成立 2030年DSE起適用 (16:00)

教育局今(3日)向學校發出通函,公布優化高中中國歷史科及歷史科課程框架。新課程框架擬於2027/28學年在中四級全面推行,並適用於2030年及以後的香港中學文憑試。優化課程以現行課程為基礎,其中中史科更新部分課題內容;歷史科則更新及整合不同課題的內容。評核方面,教育局表示,兩科均會引入更多元性及客觀性的題型。
根據最新課程框架,中史科必修部分繼續分為甲、乙兩部分,其中甲部「中國古代史」劃分為五個歷史時期,內容涵蓋上古至清朝中葉;乙部「中國近現代史」同樣劃分為五個歷史時期,對比現有課程框架,新增的課題包括「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選修部分則由以往6個單元減至3個單元。
歷史科現設引言「現代世界的孕育」、主題甲「二十世紀亞洲的現代化與蛻變」及主題乙「二十世紀世界的衝突與合作」。新框架下設3個單元,包括「現代世界的形成」,課題包括帝國主義國家的殖民擴張及拉丁美洲和亞洲的反抗;單元2「戰爭與和平」涵蓋兩次世界大戰、冷戰等;單元3「中國與世界」則涉及共產黨創建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的發展與成就。歷史科亦重設選修部分,設兩個單元,可二選一。
教育局:將開發多元化的學與教資源 支援學校順利推行優化課程
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林思嫺於專欄「局中人語」表示,中史科優化課程著重精簡內容,與現行課程理念一脈相承,強調學生全面均衡認識中國由古至今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社會、民族交融和中外交流等方面的發展;歷史科亦著重精簡課程架構,並加強世界史與國家歷史的連繫。
為支援學校於2027年9月順利推行優化課程,林思嫺指,教育局會舉辦簡介會向業界及出牌業界講解優化課程的理念及原則,亦會發布《課程及評估指引》,舉辦教師專業發展課程,並開發多元化的學與教資源,供教師使用及參考。考評局亦將配合課程框架擬訂《評核大綱》與樣本試卷,並舉辦擬題和評分工作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