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實踐代替空想 一年出差300天揚理念

【明報專訊】周三離世的英國著名靈長類動物學家珍古德去年曾兩度接受美國《紐約時報》專訪,強調人類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保育等發展難題不應只作空想,必須身體力行達成目標,並舉例自己為環保一年出差300天到全球各地演講。其中珍古德去年11月時隔6年再度訪港,在香港大學與200多名本地商界人士會面,呼籲企業領導和其他各界合作,推動生物多樣性。
《紐約時報》記者艾因霍恩(Catrin Einhorn)去年4月3日於珍古德90歲大壽當天訪問她。珍古德表示如能選擇,希望到野外而非留在室內受訪,她強調其生日更應該用於向全球各地民眾宣揚自己的理念,並為旗下研究和保育項目籌款,說:「這是為何我一年出差300天……只說不做沒有好處,我們需要實幹。」珍古德亦相信人類需要減少消費,並形成杜絕浪費的「循環經濟」,方能解決自己一手造成的生態亂象。
「希望並非單純空想或幻想」
數個月後,艾因霍恩再訪問珍古德,問她如何平衡真正的希望與「虛假的希望」(hopium)時,珍古德表明,希望並非單純的空想或幻想。她用比喻說明:「你要想像自己站在一條長長黑暗的隧道前,盡頭有一顆星星,那就是希望。你不能只站在隧道口,期望希望會自己來到你身邊。你要捲起衣袖,準備好,不管前方有多少障礙,都要翻過去、繞過去、爬過去,才能靠近那顆星。」
(紐約時報/香港大學網站)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保育巨人珍古德逝世 黑猩猩研究顛覆靈長類認知 致力推環保 (2025-1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