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林珍真邀觀眾「歷生死」 劇場裏齊「看」美好的事

發佈於

【明報專訊】7歲時,見到別人摔倒偷偷竊喜;讀書時,拍拖、跟朋友傾電話、唱通宵卡啦OK;在巴士一上車就睡到下車……每天起身、上學上班、吃飯、入睡,我們多久沒有開懷大笑過?是我們對美好的事的門檻變高了?「一舊飯團」藝術總監林珍真改編英國劇作家登勤‧麥米倫(Duncan Macmillan)的劇本《每一件美好的事》,想和觀眾一同「看到」美好的事。

劇本講述主角患有抑鬱症的媽媽3次自殺的經歷,在媽媽第一次自殺時,7歲的主角列出一些美好的事送給媽媽,希望支撐她活下去。10年後,媽媽再次自殺,主角再次拿出清單……第三次也如是。林珍真說:「劇本的力量在於觀眾看這段旅程時,心裏會泛起什麼漣漪,因為它絕對不是一套信息清晰的正能量劇,它不會說『總之大家最後要有希望、要寫美好的事』,因為最後媽媽都是自殺死了,主角她也說清單救不了媽媽,但我覺得最重要是,清單反而幫了她怎樣看這個世界。」

林珍真把劇本搬來香港,沒刻意把原著裏的文化載體香港化,也不想單靠集體回憶來連結觀眾,所以觀眾未必會找到Beyond、梅艷芳、天星碼頭;找到的,都是細微的生活碎片。更進一步,林珍真想把劇本「林珍真化」,「我把故事角色看到的東西,變成由我的口說出來一樣,因為這個劇本最大的難處,是讓觀眾不覺得你在演戲,而是好像來聽一個朋友分享」。其中一首配樂,林珍真特意改用她兒時很喜歡的歌——鄧麗君的《世事多變化》——「未來怎能料得及/人生本是一個謎」,唱的正是小女孩對世界的疑問。

劇本難在「要像聽朋友分享」

劇本另一特色在於邀請觀眾上台扮演戲裏角色,「是一個我要和觀眾一起才能完成的演出」。9月,林珍真率先舉辦兩場試演,其中一幕是邀請觀眾扮演爸爸,在主角婚禮對女兒說一段話,具體說什麼由觀眾自由發揮。兩個「爸爸」說的話都讓林珍真感動落淚,其中一個說:「女,我不是很會說話,但是我希望你快樂。」

林珍真亦憶起一句「每次聽到都心有戚戚然」的台詞,在劇本初段主角解釋自己人生經歷的第一次死亡,就是小狗離世:「我對死亡的體驗,就是一樣很深愛的東西,變成物件,然後被人帶走,永遠都不回來。」在試演裏,林珍真邀請觀眾扮演獸醫,亦問觀眾借來外套,代表躺在主角臂彎的小狗,林珍真說着上面這句台詞時,扮演獸醫的觀眾便會帶走外套、回到台下。「很多觀眾其實在這刻已經開始哭到不得了,我想大家對死亡的體驗都很熟悉……每次我演到這句對白,都似有千言萬語在背後,因為它不止是講死亡,而是講失去,甚至你沒有想過是這麼突然,裏面很多複雜感情,單單這一句已經說出來了。」

試演後,有些觀眾想起與父親的關係、有些觀眾想起自己的小狗、有些觀眾想馬上列出美好的事……林珍真希望觀眾能從演出觀照自己,「美好的事是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看到什麼是美好的事」。

《每一件美好的事》

日期及時間:

11月14至16日晚上8:00

11月15至16日下午3:00

地點:灣仔港灣道2號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

票價:280元、360元

詳情:bit.ly/473egRk

文:譚雅詩

[開眼 藝述速遞]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他年她日》「時差」說故事 「縱然無果,愛情影響一生」 (2025-10-03)

Friday Planner:塑造轉換 (2025-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