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港交所建議衍生權證最低價降至0.15元

【明報專訊】港交所(0388)旗下聯交所昨天刊發諮詢文件,就優化結構性產品上市制度的建議徵詢市場意見。諮詢文件所提建議,包括將衍生權證最低價由0.25元,降至0.15元,取消牛熊證最低發行價,並擴大衍生權證及牛熊證的換股比率。另發行結構性產品的ETF門檻,由原來60日合資格期限公眾持股市值不少於40億元,改為管理資產總值不少於10億元(見表1)。今次諮詢工作為政府年前成立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專責小組提出建議的後續,諮詢為期六星期,將於今年11月11日周二結束。
擬取消牛熊證最低發行價
諮詢文件顯示,去年全年,其實有84%的衍生權證成交額,是以低於0.15元的價格成交。當中在0.15元以上則佔餘下16%成交,0.25元或以上成交僅佔3%(見表2)。港交所上市主管伍潔鏇表示:「隨着市場環境及投資者需求不斷演變,他們亦要致力確保結構性產品上市框架切合市場需要,並具備全球競爭力,相信今次諮詢提出的建議將促進產品創新、提升市場效率,同時維持市場質素及確保高水平的投資者保障。」
建議發行人最低資產淨值50億
為了減低發行人的行政負擔,其建議發行刊發上市文件時,就提供流通量所列明的最低服務水平,須符合聯交所不時刊發的最低服務水平。同時,該所亦提出,刪除刊發推出公告的規定,以及簡化結構性產品進一步發行的上市文件。根據建議,該所擬允許本身同時是發行人的證券交易商提供優惠,惟優惠應以收費折扣的形式提供。
另作為保障投資者的措施,今次在諮詢文件內,亦建議發行人的最低資產淨值規定,由原來的20億元提升至50億元,以及發行人必須為受監管實體。發行人(或擔保人或兩者各自的控股公司),亦必須獲得信貸評級機構給予投資級別評級,及刊發財務報告期限,由6個月縮短至3個月內。中銀國際股票衍生產品部董事朱紅表示,歡迎對聯交所聽取業界意見,建議調低衍生權證最低價及取消牛熊證最低價,以及擴大換股比率。她相信提高業界最低淨資產值門檻及要求取得評級,有助保障投資者。
她又認為,降低發行價的效果變相提高槓桿率,雖然會考驗發行商的功力,但業界可透過不同換股比例,可向參與者擴闊選擇。至於當局建議降低可供發行權證的ETF門檻,她料,有助輪證市場增加新元素,卻始終無礙主流ETF如與盈富基金(2800)掛鈎的輪證發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