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感講你知:先建安全感,再談學習

發佈於

【明報專訊】新學年開始,家長們是否正為子女的學習進度憂心?坊間充斥各樣「有效學習方法」,例如記憶法、考試技巧等,但未必適用於每個學生。真正提升學習效能的關鍵,其實不在課本、補充練習或任何技巧中,而是在學生與同學、家長、老師的關係。教育學概念「Maslow before Bloom」指出,學習的先決條件是先滿足學生的基本需求,包括安全感、生理健康和社交支持,唯有如此,他們才能夠投入高層次的學習。

安全感如何影響學習

Maslow before Bloom概念,結合了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層次理論和教育學家布魯姆(Benjamin Bloom)的學習分類理論。布魯姆的理論是教師規劃教學的重要框架,將學習分為6個層次:牢記、理解、應用、分析、鑑定和創造。例如學英文時,學生需先牢記單詞和理解語法結構,再應用這些知識來寫作,接着分析文章主旨,鑑定寫作效果,最後創造出自己的文章。這些層次需循序漸進,低階技能是高階能力的基礎,不宜拔苗助長。

然而,學習的基礎並不僅是知識的掌握。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指出,人類的需求分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5個層次。只有當低層次需求得到滿足,個體才能專注於更高層次的需求。腦神經科學的研究亦證明,情緒安全感直接影響大腦中負責記憶與思考的區域。當大腦長期處於焦慮、緊張等「戒備」狀態時,學習相關的功能會被抑制,學生難以集中、記憶或思考。唯有當他們感到安全,才能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

試想,如果一名學生剛剛與同學發生衝突,或者因為犯錯被老師嚴厲責備,甚至昨晚聽到父母爭執,心中必然充滿負面感受,無法平靜下來。這時候,無論是數學計算,還是中文默書,他都難以專注完成。相反,若學校和家庭提供一個安全、具同理心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自在地表達感受和需要,他們便擁有更穩定的身心狀態,更容易集中精神學習。

班級經營的重要

JUST FEEL感講積極向「夥伴學校」提倡Maslow before Bloom概念——先建立學生的安全感,再談學習。開學初期,我們鼓勵「夥伴學校」先上班級經營課,讓學生適應與他人互動,建立在學校的安全感和歸屬感,再透過社交情意教育課,循序漸進地學習社交情意五大核心能力。

我們其中一所「夥伴學校」五旬節聖潔會永光小學,在開學周並未立即教授學術課程,先上班級經營課。課堂內容包括認識自己、同學及老師,並利用溝通互動工具,如「感講感受需要卡」、「感受之輪」及「善意溝通魔法學校學生證」,鼓勵學生透過真誠分享感受和需要,建立與同學和老師之間的緊密連繫,呼應教育局《4Rs精神健康約章》中的四大元素之一Relationship(人際關係)。

鄧子軒老師分享,當學生建立了友好關係後,不僅更願意表達內心想法,也學會尊重他人,可見一個安全的環境能促進社交情意能力的學習:「以前學生之間若發生不小心的肢體碰撞,往往會很容易發怒;但透過班級經營課,他們聽到其他同學的感受後,學會彼此欣賞,現在能冷靜下來反思是否誤會了對方。」

新學年,我們鼓勵家長和教師多給予學生聆聽與理解,幫助他們在學校和家庭中建立安全感,讓孩子在穩固的基礎上安心學習。

文:李楚倩(「JUST FEEL 感講」副項目經理)

作者簡介:註冊非牟利機構「JUST FEEL感講」的願景,是轉化學校和家庭的溝通文化,透過支援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攜手共創同理心校園和家庭文化,提升孩子的身心靈健康。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7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