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港銀上半年稅前經營溢利升13.4% 金管局:商業房地產帶動不良貸款上升 情况仍受控

【明報專訊】金管局昨日公布《貨幣與金融穩定情况半年度報告》,提及今年上半年本港零售銀行整體稅前經營溢利按年上升13.4%,整體銀行資產回報率則按年上升0.08個百分點至1.27%。期內盈利上升主要來自手續費收入增加,包括外匯、衍生工具業務,以及銀行收費和佣金增加,抵消持有作交易的投資收入減少。
明報記者 歐陽偉昉
另一方面,今年5月美元走弱,資金大舉流入港元,導致銀行短期拆息在上半年大幅下跌,拖累零售銀行上半年淨息差,按年下跌0.04個百分點至1.47%,淨利息收入在盈利佔比亦有所下跌。資金流入令港元流動性在上半年底相當寬鬆,3個月拆息在6月底見1.68厘,不過隨着6月下旬至8月中,資金在套息交易帶動下重新流出本港銀行體系總結餘,港元拆息自8月底已重上3厘以上水平,昨日3個月拆息已回升至3.52714厘。季結臨近,1周拆息見4.20298厘,與按揭相關的1個月拆息則報3.59804厘。
無抵押個人貸款質素略轉差
銀行信貸質素方面,早前金管局公布,截至6月底特定分類貸款比率為1.97%,較3月底降0.01個百分點,但較去年同期上升0.08個百分點。報告指出,近期不良貸款上升壓力大致由商業房地產貸款帶動,除了利率和市場供求壓力,零售業復蘇放緩亦對商業房地產市場構成進一步壓力。另外,信用卡等無抵押個人貸款期內資產質素略有轉差,但金管局指出情况仍然受控。
本港經濟下行等風險 仍構成挑戰
展望風險前景,金管局指上半年本港銀行業保持穩健,不過全球貿易政策、本地經濟狀况等下行風險因素,仍將對香港銀行業構成挑戰。除地產貸款,進出口業面對貿易不明朗、零售業復蘇或較預期需時更長,部分本港經濟行業表現疲弱,或對公司借款人的還款能力造成壓力。外部因素方面,美國關稅或削弱全球增長前景,而引起的不確定性加劇資產市場波動,引發資金流動導致不少經濟體有顯著匯率波動,若趨勢持續,或對未進行貨幣對冲的公司借款人構成相當大挑戰。
平均流動性維持比率172.8%
不過金管局認為,本港銀行有穩健的資本及流動性,加上充足的撥備金額,認為香港銀行業有足夠能力抵禦相關下行風險因素帶來的衝擊。6月底本港銀行平均流動性維持比率為172.8%,高於100%法定最低要求,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則按年升2.4個百分點至1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