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入境處明起於機場推「容易飛」e-道 香港居民入境可全程人臉識別 (16:30)

現時機場入境e-道服務需要市民出示身份證明文件,其後再經人臉識別完成手續,入境處明日(30日)起在機場推出「容易飛」e-道服務,合資格香港居民毋須再出示任何證件,全程使用人臉識別便能入境。入境處指,預計新服務下市民入境只需約7秒,較傳統e-道快約1秒,預計每年有800萬人次使用。
現時機場的「登機易」e-道服務,即出境手續已可全程人臉識別進行,入境處指,明日起擴展至入境手續亦全程人臉識別,合資格市民明日起在機場離境後,持同一證件再入境便可使用新服務。年滿11歲或以上香港居民,以香港特區護照、特區簽證身份書、回鄉證或非中國籍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出境均為合資格人士。
入境處助理處長(資訊系統)柯重鈺指,新服務毋須預先登記,使用者在「容易飛e-道」的第一道閘門毋須出示證件,只需望向鏡頭,通過第一重容貌識別,確認身份後進入通道進行多一次容貌識別核實,便完成入境手續,全程需時約7秒,較傳統e-道快13%,即約1秒。柯形容,入境處服務一向精益求精,由於預計「容易飛」每年有800萬使用人次,故「快1秒,即快800萬秒」,相信新服務在今時今日追求速度的社會會受歡迎。
被問到為何需進行兩次人臉識別,柯重鈺指由於現時e-道有兩道閘門,若經過第一次人臉識別後換另一人進入通道,出入境檢查上便會有問題,故仍需進行兩次人臉識別,強調入境處會繼續努力,盼盡快推出更便捷的通關模式。
《施政報告》提出明年第二季起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設立全港首個「無感通關」試點,同樣利用人臉識別,被問到「容易飛」與「無感通關」分別,柯解釋「容易飛」的e道因有閘口,故市民仍需停頓,但日後「無感通關」則不會再有閘口、毋須停頓。
柯提到,現時機場有26條傳統入境e-道,明日起當中10條e-道會率先升級為「容易飛」e-道,明年初起其餘現有e-道會陸續升級,同時處方會增加e-道數目,預計2027年底前機場入境e-道會翻倍增至52條,屆時所有e-道均可使用「容易飛」。
柯重鈺又稱,入境手續全程人臉識別化,需配合出境時已有人臉識別,其他口岸未如機場般有此條件,故處方現先在機場推行,會盡快陸續推展至其他口岸。柯又提醒,即使日後在機場免出示證件便可出入境,市民仍必須携帶身份證及旅行證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