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善用年金防長壽退休金不足

【明報專訊】坊間不時會有關於財務及退休規劃的調查公布,綜合發現,大多數香港人擔憂退休儲備不足,且缺乏長遠的退休規劃準備,加上港人愈來愈長壽,因此大眾應盡早制訂退休規劃,除了強積金之外,投保年金(Annuity)自製「長糧」,是其一可考慮的方法。
明報記者 袁國守
香港人口高齡化趨勢持續加劇,2023年,65歲或以人士已佔全港人口五分之一;有預測估計,到2046年,本港65歲以上人口將佔整體的36%,代表「老友記」的人數愈來愈多,所以每個人都應認真正視退休規劃。
近日先後有公司公布有關退休規劃的調查,其一是全球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於今年7月成功訪問了1245名香港居民,探討不同年齡層在退休準備方面的需求與挑戰。調查顯示,70%的受訪者擔憂儲備不足以應付退休生活,其中50%更缺乏明確的退休計劃,反映港人的退休財務準備明顯不足。同時,調查顯示三分之二受訪者預期在60歲後退休,20%計劃65歲後仍繼續工作,但近40%對現有投資能否滿足退休目標缺乏信心;此外,僅16%的55至65歲受訪者和23%的65歲以上受訪者已儲備超過1000萬元的退休資產。麥肯錫香港分公司資深董事合伙人兼亞洲保險業務主管Bernhard Kotanko指出,調查展示港人急切需要尋求專業財務建議、提早規劃。
「香港年金」申請人須60歲或以上
另外,根據永明金融亞洲最新調查發現,本港的X世代(年齡介乎43至58歲之受訪者)及嬰兒潮世代(59歲或以上之受訪者)的長遠財務規劃明顯不足;逾半數(54%)只制定一年以內的短期財務安排,只有不足一成(9%)為未來10年或以上作長遠規劃;在未來12個月的首要財務目標中,應付日常開支(60%)遠高於為退休作儲蓄準備(32%),後者只列第四位,反映大部分市民尚未充分意識到退休規劃的重要性。
為安享晚年,應未雨綢繆,盡早為退休作好部署,其一做法是投保年金,例如香港年金公司推出的「香港年金計劃」,好讓退休後有得「咬長糧」,惟申請人必須為60歲或以上本港永久居民,若未「登六」,則可考慮各家保險公司推售的年金產品。
「享悅即享年金」投保年齡40至85歲
簡單來說,年金是一種長期保險產品,並非銀行存款或儲蓄計劃,而年金的作用是幫助投保人把資金轉化為長期穩定現金收入,讓其有紀律地使用退休積蓄以應對長壽所帶來的財務風險。運作方面,投保人將資金(一筆過或分期供款)交予保險公司,其後可即時或於指定年期或年齡開始,分期獲得保險公司派發的年金收入,直至合約訂明的時期。
例如Sun Life永明上周推出的「享悅即享年金保險」(享悅即享年金),以基本計劃為例,提供終身穩定保證年金收入,投保年齡可介乎40至85歲,保費繳付期為一筆過整付 (見表)。以65歲投保為例,享悅即享年金的年金率約5.5%,但要留心,此年金率以投保人於2025年9月17日投保作示例,該公司將按現行市場狀况釐定年金率,而年金率為基本計劃的整付保費之百分比,會因應性別和投保年齡而有所不同,當保單一經簽發,年金率將被鎖定,並於整個保障年期內保證。還要留意的是,此基本計劃旨在長期持有,如投保人提早終止此基本計劃,所獲得的金額可能顯著少於在基本計劃下已繳付的整付保費。
最後一提,即日起至2025年11月30日,若成功投保享悅即享年金,總保費達20萬美元或以上,可獲1.5%總保費折扣,或總保費介於10萬至199,999美元之間可享1%總保費折扣。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袁國守 退休綢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