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港10招構建全球債券貨幣中心 證監金管局公布路線圖 研建債券貨幣交易平台

發佈於

【明報專訊】證監會及金管局昨日共同發布《固定收益及貨幣市場發展路線圖》,勾畫4個支柱下的10個措施(見表),構建本港成全球債券及貨幣中心。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表示,證監會將盡快推行及落實離岸國債期貨於港上市,正準備最後的工作,若有詳細情况將向業界公布。證監會中介機構部執行董事葉志衡補充,推行國債期貨「只欠東風」,另提到最後一輪的場外固收及貨幣衍生工具的制度諮詢,將於10月結束,盼可盡快推進相關的立法程序。

明報記者 江陵凱

財政司長陳茂波表示,路線圖涵蓋四大重點支柱,包括推動債券一級市場發行、提升二級市場流動性、擴展離岸人民幣業務,以及建設新一代市場基礎設施。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許正宇則稱,香港人民幣債券發行量逐年上升,更於去年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另互換通自2023年落實以來一直運作順暢,業務量穩步上升,今年8月日均成交名義本金達200億元,較2023年推出首月時增長超過5倍。

許正宇:互換通成交兩年增逾5倍

路線圖措施之一,將促進於港發展回購交易中央對手方。梁鳳儀稱,證監會將與相關業界研究,於香港建立中央交易對手結算的可能。葉志衡表示,若能將場外交易亦能運用中央交易結算體制,可減低市場風險,同時減輕參與者資本負擔。

證監:中央結算體制可減市場風險

路線圖亦提及,要協助固定收益及貨幣市場電子交易平台發展。梁鳳儀表示,證監會將與有興趣的市場參與者,研究開發固定收益及貨幣市場電子交易平台的可能。葉志衡補充,證監會於研究時考慮各方面因素,當中包括考慮該電子平台,是否可兼容到固收貨幣市場的複雜交易模式,以及能否處理及發放相關海量數據等。

至於證監會正就場外固定收益及貨幣衍生工具制度作諮詢,葉志衡稱,最後一輪諮詢已於7月展開、並將於10月結束,形容相關進程正走「最後一里路」,當收集市場意見過後,盼可盡快推進相關立法程序。

葉志衡稱,固定收益及貨幣產品涵蓋利率、外匯及信貸多個範疇,同時涉及複雜場外交易,以及非標準化定價。證監會曾就有關措施做過多輪諮詢,其機制目的為制定固定收益及貨幣場外交易的遊戲規則,推出全面的牌照及資本機制,確保有關活動有序地規管,以提升香港作為風險管理中心及記帳中心的吸引力。

金管局:增強人民幣債券吸引力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表示,人行昨宣布有關跨境回購措施,相關詳情日後會公布。另他提到,金管局將聯同財庫局研究香港法律及監管制度,探討推動數碼債券發行措施,進一步詳情料於明年中公布。

金管局助理總裁(外事)許懷志解釋,人行開放在岸回購的政策,旨於允許透過債券北向通,而持有內地債券的國際投資者,可參與內地回購業務,同時將回購所得資金匯予海外使用,他表示有關措施會增加國際投資者對投資人民幣債券的吸引力。他續稱,留意到本港於法律或監管要求,相關法律於草擬時為根據紙本文件或傳統金融架構作出發點,其局限了運用代幣化技術或者數碼技術去發債的空間,金管局現與財庫局就相關法例作全面檢討。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人行深化互聯互通機制 互換通限額上調至450億 (2025-09-26)

全球金融中心排名 港續居第三 (202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