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即時港聞

樺加沙︱陳健碩倡研究提升防波堤抗風暴潮能力 (12:05)

發佈於

超強颱風樺加沙襲港期間,香港富麗敦海洋公園酒店大堂的玻璃大門不敵洪水碎裂,引致大批泥水不斷湧入,有人被泥水沖至失足跌倒。香港工程師學會前會長、土力工程處前處長陳健碩今(25日)解釋指極端天氣下,酒店或需以最高級別的強化玻璃及加強防浪能力應對風暴,政府亦應研討防波堤吸收更多海浪能量的方法,以減低風暴潮的威力;陳健碩又擔心有遊客專程來港觀浪,因此倡議政府立法,防止市民在海邊觀浪。

陳健碩今早接受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訪問時表示,樺加沙威力不小,但香港整體算是安全渡過,惟擔心市民在風暴襲港期間仍到海邊觀浪,認為現時海濱長廊的出現吸引更多人觀浪,政府或應透過立法防止市民「追風」,或在颱風襲港期間封鎖海濱長廊的出入口,以保障市民安全。

對於有否必要把海岸防線向內移動,以減低風險,陳健碩表示香港寸金尺土,把海岸線向內移動或會浪費土地,政府應以土地工程應付極端天氣。陳健碩指,香港建築在抵抗風力的指引上有高要求,但在抵抗風暴潮卻無特別標準,僅靠防波堤抵禦海浪。

陳健碩解釋,暴風雨期間,比起潮水上漲,海浪的殺傷力最大,陳續指,除了風向及風速,風程較值得關注,因風程愈遠,海浪愈大,如海浪在深層區域高兩、三米,到達岸邊(淺層區域)時便會釋放能量「破浪」,海浪可達兩、三層樓高,可把人捲進海裏。

陳健碩指出,海堤愈高,防波能力愈強,但極端天氣下,只修高海堤以抗風暴潮並非完全可行。他表示較早發展的海岸,如西區、鯉魚門及大澳等現時的海堤基準面約4米,機場等較晚發展的則為6.5米,惟海堤不能無限期修高,除了因不便船舶運貨外,海水亦有機會因而無法退走。故陳健碩提議政府應研究如何讓提升海堤設施吸收海浪能量的能力,他舉例指出香港現時部分防波堤由大石堆砌而成,大石中的空氣能有助吸收海浪能量,以減低海浪威力,認為可向此方向研究,以助減低風暴潮的威脅。

陳健碩又提到風暴過後,市民須特別注意斜坡安全,因山泥傾瀉仍有機會發生。他解釋表示,山泥傾瀉除了因為雨水沖創斜坡面導致塌樹,破壞植被引致水土流失而造成外;亦會因為雨水滲進斜坡底層,導致水壓上升,推跌斜坡。因此即使樺加沙已逐漸遠離本港,市民仍須格外留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