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越堤浪威脅增 臨海設施不勝防 浪打酒店船撞岸 林超英:宜檢討緩解措施「防線內移」

【明報專訊】超強颱風「樺加沙」橫掃香港,天文台昨日發出10號颶風信號逾10小時,其間引發風暴潮及「越堤浪」,導致多區水浸或衝擊沿岸設施,其中南區富麗敦海洋公園酒店、將軍澳海濱長廊多間臨海餐廳遭越堤浪冲毁玻璃及大門,大量海水湧入店內造成嚴重破壞。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稱,氣候變化下未來海水水位會持續上升,本港沿岸出現越堤浪的範圍將愈來愈大,認為不但要檢討現有改善工程是否有效,亦要配合城市規劃,避免在海旁興建容納大量人口的設施。
維港水位3.4米 接近「天鴿」襲港
天文台於昨午1時20分改發8號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於晚上8時20分改發3號強風信號。天文台昨發表《天氣隨筆》指出,「樺加沙」襲港期間多區水位較正常潮位高,其中維港水位昨早升至約3.4米,接近2017年「天鴿」襲港時水位。其強勁風力亦引發越堤浪,導致沿岸地區多處水浸,如沙田城門河及杏花邨海旁等。
酒店遭浪破門冲跌人 紅磡8船走錨撞岸
位處低窪臨海地段的富麗敦海洋公園酒店,昨風暴期間大堂多塊玻璃門被海水冲至爆裂,海水不斷湧入大堂,網上片段可見,當時身處大堂的人員被突如其來的海水冲至失衡跌倒,其間有人大叫「走呀」;另一片段見到當時風勢強勁,捲起的浪與大門高度相若,事後玻璃碎片散落一地,室內盆栽擺設倒地,一片狼藉,室外有牆身物料損毁變形。酒店所屬信和集團稱,風暴期間無賓客或員工受傷報告,酒店已加派人手,全力應對風暴帶來的影響。
2018年遭超強颱風「山竹」重創的將軍澳海濱長廊,雖然政府已預先擺設沙包及水馬,但仍被強風吹散,臨海餐廳被海浪冲開大門,海水湧入推倒店內桌椅(見另稿)。另有網上流傳影片顯示,長洲東灣整片沙灘及岸上民房不斷遭巨浪冲擊拍打,儼如海嘯。此外,紅磡海逸豪園對開海面昨凌晨有8艘船包括5艘躉船因走錨而撞岸,部分船上天秤倒下。
22宗水浸 部分非黑點
截至昨晚8時政府共確認22宗水浸,當中大部分是日前政府評估在風暴期間會嚴重水浸的地點,包括大澳、嘉和里及鯉魚門等,但不少未被納入名單的地點亦現水浸,包括屯門龍鼓灘路、沙頭角中英街等。
為應對海平面上升及風暴潮引致海水淹浸沿岸地區風險,政府於2021年完成研究,識別了26個沿岸低窪或當風住宅地區,並制定改善工程和管理措施,相關改善工程2022年起陸續推展,當中16區已完成。翻查資料,該16區中,昨發生水浸的海怡半島,沿岸改善措施已完成;將軍澳海濱公園亦榜上有名,當區會加設擋水設施。
林倡避沿岸低窪地發展 工程師:民間可自行採措施
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稱,富麗敦酒店及將軍澳餐廳雖已加固玻璃門,但仍被海浪冲破,兩宗事故均由越堤浪造成。他解釋,風暴潮令海水水位上升,加上湧浪抵達岸邊被阻,後至湧浪會越過前浪,形成越堤浪,「即是『水疊水』,令海浪升高,越過海堤進入內陸,若建築物太接近岸邊,緩衝距離不足,(浪)就會冲破門進入設施內部,造成嚴重損毁」。
林超英說,政府雖有研究並識別沿岸低窪地區,但仍應不時檢討緩解措施是否可應對日益嚴峻的極端天氣;他稱應對極端天氣需規劃部門配合,例如將海岸防線向內陸移動,甚至不應批准沿岸低窪地區發展。
香港工程師學會前會長卜國明認為,政府有適時檢討工程設計及雨水排放標準,並已識別有潛在風險地點,推行緩解措施,例如加高海堤、加設擋水板等,但民間亦可自行採取適應措施,舉例在政府識別的26個地區名單內雖未有包括富麗敦酒店,但酒店方面亦可採取措施,如可垂直豎立多塊長木板擋在大門玻璃前,已可加強抵擋海浪衝擊力。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兩因素致樺加沙風力遜山竹「避一劫」 岑智明:靠近時偏西走 港避風力核心 (2025-09-25)
浪淹將軍澳海濱長廊 餐廳料損失400萬停業一月 (2025-09-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