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稱貿戰地緣局勢趨複雜 經濟轉型添壓力 「港挑戰多」 垃圾徵費現屆續暫緩

發佈於

【明報專訊】政府去年5月底宣布暫緩實施垃圾徵費,原定今年中交代未來路向,環境及生態局昨終向立法會提交文件交代最新進展,宣布「現屆政府將維持暫緩實施垃圾收費」。局方稱減廢回收策略要「因時制宜」,提及在「全球貿易戰」和「地緣政治局勢日趨複雜」背景下,香港面臨多重挑戰,以及經濟轉型帶來壓力等,社會不支持現階段實施垃圾收費。翻查資料,港府首次提出垃圾收費追溯至2005年。

劉國勳:屬「意料之中」 非減廢唯一手段

垃圾收費的法例2021年通過後,政府原擬2023年底實施,惟一再押後,至去年5月底在社會的反對聲音下,宣布暫緩。環境局長謝展寰原定今年7月底向立法會匯報進度,最終至周日(21日)出席《施政報告》記者會才表示下周一在立法會交代。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劉國勳回覆本報表示,政府暫緩屬「意料之中」,垃圾收費非減廢唯一手段,本港廢物棄置量亦已過頂峰。

文件提到,政府委託第三方民意調查機構做的電話調查,加上社會上不同民調,結果都顯示約七至八成受訪市民認為現階段不應該或不適合推行垃圾收費。文件另引述數字,去年5月暫緩實施垃圾收費後,市民的減廢回收意識和參與度有增無減。而業界如物管、飲食及清潔等行業亦反映,正面對人手不足和經營挑戰,不希望政府急於推行垃圾收費。

曾參與「先試先行」計劃的淘大花園,其二期業主委員會主席葉興國向本報稱感到「可惜」,他說屋苑「花了不少努力做很多試驗」,而且有一定成效,但認為政府推行垃圾收費時機「似乎遲了」,若在早數年經濟較好時推行,社會的反彈或不會這麼大。

葉預料,暫緩垃圾收費會令市民回收的意識增長「慢下來」,建議若下屆政府考慮重推,可分階段先在大型屋苑落實,再逐步推廣到商廈及小型屋苑。

新思維:違法治精神 反映政府退縮

香港物業服務公司協會主席潘建良認為,政府最新決定是「聽群眾意見」的結果,相信近年乃至未來一兩年都不是推行垃圾收費的時機,主因是仍有不少市民未掌握如何做好源頭分類,落實時可能會出現混亂。政府為推動垃圾收費,曾聯同物管業界等制定多項「良好作業指引」,潘說現內容已「不合時宜」,但認為可抽取與回收分類相關內容保留使用,循獎勵鼓勵市民減廢回收。

綠惜地球認為,若欠缺經濟誘因,無論是社區回收,還是源頭減廢,民間參與的風氣恐無以為繼。新思維則發聲明稱,垃圾收費經過立法會多年研討與正式通過的制度框架,如今一再暫緩,既有違法治精神,亦反映政府在承擔責任上的退縮。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18億徵費落空 政府續支付減廢 (2025-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