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即時港聞

通訊辦警方破偽流動服務基站 客貨車檢未領牌無線電設備 (22:23)

發佈於

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今日(22日)聯同警方採取執法行動,成功在一輛客貨車檢獲未領有牌照的無線電設備,並發現有關設備涉嫌非法發出無線電訊號,干擾身處附近的市民的手機及向其發送偽冒短訊。

通訊辦自2025年9月11日起陸續接獲運輸署及個別商業機構的轉介或市民的舉報,指稱收到以「#」號開頭的短訊發送人名稱發出的懷疑詐騙短訊,冒認政府部門或商業機構,涉及的短訊發送人包括「#PTFSS」、「#AEON」及「#CMHK」。

通訊辦接獲個案後隨即聯同警方及電訊商展開調查,並即時要求電訊商封鎖有關可疑網站。經確定偽冒短訊並非經由本港流動網絡傳送,而是有不法之徒使用非法無線電干擾器(又稱「偽基站」)發出偽冒短訊,通訊辦和警方今日採取執法行動。

通訊辦發言人強調,「短訊發送人登記制」自2023年12月推出至今,一直有效運作。這次事件涉及不法分子涉嫌使用非法無線電設備干擾電訊網絡的正常運作,而有關設備只能干擾有限範圍內的手機。有關事件屬個別情況,並不影響「短訊發送人登記制」的整體實施成效及日後運作。通訊辦已要求各流動網絡營辦商加強監察網絡異常訊號,並設立通報機制,一旦發現再有可疑情況,通訊辦會迅速與警方採取跟進行動。

根據《電訊條例》(第106章),任何人如沒有適當牌照管有或使用任何作無線電通訊之用的器具;或設置或維持任何電訊設施,即屬違法。任何人參與該等非法活動即違反條例第8(1)條,並會遭受檢控。一經定罪,最高可判處罰款十萬元及監禁五年。

在「短訊發送人登記制」下,只有已登記成為「已獲認證的發送人」的公司或機構,才可使用其以「#」號開頭的「已登記的短訊發送人名稱」發出短訊,而電訊商會攔截由非已獲認證的發送人透過互聯網發出的偽冒短訊。現時已有約700個公私營機構登記成為「已獲認證的短訊發送人」,涵蓋電訊、銀行、金融、航空、速遞等不同行業及政府部門和機構,詳細名單已列載於通訊辦網站的「短訊發送人登記冊」(https://app2.ofca.gov.hk/apps/ssrs/onlineEnquiry?lang=zh_HK),以供市民參考。

通訊辦呼籲市民必須時刻保持警覺,如收到可疑短訊,切勿開啟短訊內的超連結、披露個人資料或轉帳金錢,並應即時聯絡通訊辦(29616333)或警方提供有關資料,以便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