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中國

福建艦3款艦載機彈射起降成功

發佈於

【明報專訊】解放軍海軍有關部門昨(22日)披露,在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大會上受閱的殲15T、殲35和空警600三型艦載機,已於此前成功完成在福建艦上的首次彈射起飛和着艦訓練。官媒稱,這是中國航母發展歷程中取得的又一次突破,標誌着福建艦具備了電磁彈射和回收能力,對推進海軍轉型建設具有里程碑意義。

央視新聞昨播發了三型艦載機,在福建艦上成功彈射起飛和着艦訓練的獨家畫面;不過,軍方並未透露訓練的具體時間及海域。海軍有關部門介紹,在此前組織的多次試驗訓練任務中,海軍多名飛行員駕駛這三型艦載機,成功在福建艦上實現起降,驗證了中國完全自主研製的電磁彈射和阻攔系統與多型艦載機的良好適配性,使福建艦初步具備全甲板作業能力,為後續各型艦載機融入航母編隊體系打下良好基礎。

央媒:作戰半徑覆第二島鏈

央視旗下「玉淵譚天」引述軍事專家張軍社指出,結合艦載機和導彈射程,福建艦航母作戰群的作戰半徑可極大拓展。中國海軍將擁有遠海綜合攻防能力,其作戰半徑可覆蓋西太平洋第二島鏈。

其次,電磁彈射系統的響應速度很快,從冷啟動到準備就緒只需15分鐘,極大提升了艦載機的出動效率,航母可以在盡量短的時間內,轉入高強度作戰的「全甲板放飛」模式。

新華社昨引述中國航空學會艦載機分會總幹事、海軍航空大學教授韓維介紹,空警600作為航母編隊電子信息系統的空中核心節點,不僅重塑遠海預警指揮鏈路,預警探測、空域監視範圍大幅拓展,還意味着航母編隊對相關海域的控制從「階段性存在」轉向「持續性掌控」,空防圈和打擊圈向外大大延伸。殲35、殲15T兩型艦載戰鬥機起降成功,意味着航母編隊具備了「隱身突防+重載打擊」的雙重能力。

韓維稱,這次試驗試訓的成功,為加速中國海軍從「近海防禦」向「遠海防衛」的戰略轉型提供了關鍵支撐。外界推測,福建艦近期開展的第九次海試,將是其入列前的最後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