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鰂魚涌發現懷疑戰時炸彈 晚上11時前須疏散18商廈住宅約6000人【附大廈名單】 (19:42)

鰂魚涌濱海街與英皇道交界一個地盤,有工人中午掘地期間發現一個懷疑戰時炸彈。警方指屬二戰時期炸彈,性能良好,有極高潛在危險,須於今晚(19日)11時前疏散附近18座商業和住宅大廈約1900戶、即約6000人。警方期望於凌晨2時前完成疏散,希望在完成疏散起計12小時完成處理,並於明日日間解封現場。
須疏散大廈名單:
- 新威園A、B、C、E座
- 中興大廈
- 金海大廈
- 興安閣
- 華蘭花園玉蘭閣、芝蘭閣、翠蘭閣
- 康橋大廈
- 德宏大廈
- 太古坊二期
- 多盛中心
- 電訊盈科大廈
- 華蘭中心
- 港島東中心(One Island East)
- 香港青少年發展會德育發展中心
爆炸品處理課高級炸彈處理主任李展超指,炸彈屬二戰期間的美軍空投炸彈,炸彈完好無缺,仍有兩個引信,與2018年會展站工程發現的戰時炸彈同屬「AN-M65」型,重1000磅,內藏500磅高能量炸藥(TNT),要原地處理。由於炸彈有多年歷史,炸藥穩定性可能有變,警方「以唔郁佢為大原則」,會參考會展站經驗,用工具切開炸彈,當TNT外露時,再嘗試用火銷毀,不會引爆炸藥。李續指,過去十幾年經驗所見,涉案炸彈炸藥仍然有效,威力估計與製造時完全一樣,如果處理不當,可以造成巨大殺傷力,有機會摧毀附近民居及地盤內高價值建築工具,因此警方需要疏散附近居民,亦會做足安全措施,以安全為大原則。
被問到當年會展站經驗,爆炸品處理課最快都要17小時才處理到一顆同類炸彈,但今次估計12小時可以完成。李展超指,當年的炸彈位於低窪地區,在地底30米地盤,要時間吊運工具,加上吸收了當年經驗,亦配備了先進儀器,所以相信今次可以提升處理速度。
東區民政專員黎旨軒表示,東區全體關愛隊已投入服務,並已設服務站,區內社區會堂會於晚上8時起開放,並已預備旅遊巴接送居民往社區會堂,當局已聯絡酒店業及啟德青年驛站,雙方均願協助;灣仔關愛隊亦已候命。立法會議員梁熙到場了解事件,民政署已開放東區5個社區會堂予有需要居民暫住,如有需要會再安排開放其他社區會堂。
地盤旁的中興大廈居民需要疏散,預計今晚不能返回寓所。住客戴先生指,今早知道發現有炸彈,但下午落樓始知可能明早才可返家,隨即返家收拾替換衣服,準備到親友家暫住。戴先生說,對於寓所附近發現炸彈抱平常心,不過適逢打風落雨不能返家「有小小麻煩」。另一名住客呂先生說今晚要上通宵班,對他沒有影響,其家人會暫住親友家一晚。
附近一間燒味店東主說,事件對生意有少許影響,「損失少少」,不過「意外嚟,無問題」,東主又說紀律部隊及政府處理得很好,疏散情况不混亂。另一名途經女街坊說,發現炸彈的地盤前身是住宅大廈,並指「層樓起左幾十年,可能個炸彈都有近百年」。
翻查資料,涉案地盤位於鰂魚涌濱海街16至22號,前身為瑞士樓,於1959至1962年落成。2023年,恒地和太古合作收購瑞士樓及附近其他舊樓,包括濱海街16至94號及英皇道983至987A號,該強拍申請於2023年8月獲批,強拍底價約63億元,為當時本港歷來單一最大宗強拍個案。地盤目前正興建一個住宅項目。
翻查資料,2018年沙中線灣仔工地3次發現戰時炸彈,爆炸品處理課人員分別用36、24及17小時拆除炸彈。警員當時先用大量沙包和水沙包包圍空投炸彈周圍進行保護工作,以吸收炸藥燃燒時所釋放的熱力和氣壓,然後利用水力磨砂方法,在炸彈的外殼切割,再燃燒當中的炸藥。行動期間,消防亦在場戒備,以應付一旦爆炸所產生的火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