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中國

官媒揭鋰企長年倒危廢 青海省府核查 2000畝水域填平 曾避中央調查挖萬噸另埋

發佈於

【明報專訊】青海省柴達木興華鋰鹽有限公司被舉報長年非法掩埋大量工業危險廢物,官媒昨披露該企業曾突擊將大量已偷埋的上萬噸危險廢物挖出後易地填埋,以躲過中央環保督察組調查。事件對生態環境造成二次傷害,擴大地下水污染,直接危害數公里外的柴達木盆地北緣重要生態屏障大柴旦湖。海西州政府昨通報,青海省核查工作組已到達海西州開展工作。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成立的興華公司股東原為深圳曉舟投資(持股51%)和惠州億緯鋰能(持股49%),今年8月下旬,億緯鋰能公告擬將其持有的興華股權以6億元人民幣價格,轉讓給西藏碩貝德(惠州上市公司碩貝德大股東)。興華公司依託海西州大柴旦(縣級行政區)的鹽湖鹵水資源,設計產能為年產1萬噸高純氯化鋰聯產2.5萬噸精硼酸。氯化鋰是鋰電池重要原料,關乎新能源產業發展戰略。

僅湖鹽土壤掩蓋 危及大柴旦湖

新華社旗下《經濟參考報》引述興華公司內部人士報道,該企業每年產生的大量廢有機溶劑、廢機油、硫酸鋇等各類有害物質,按規定應委託有資質的危廢經營單位處置,但為了節省費用,企業一直在廠區附近簡單填埋。

2022年該公司建設庫房開挖基坑,2023年6月公司新建危廢庫,亦從地下挖出大量刺鼻黑色物。僅2023年危廢庫區域就挖出4000多立方米異樣物質,被直接傾倒在公司圍牆外的小湖,再用大量湖鹽蓋住,這片面積約2000畝的水域如今已基本被廢物填平。2023年2月一段短片顯示,該公司安排挖掘機在空地上挖出多個深坑,未做防滲處理,就將危險廢物直接傾倒到坑中掩埋。

曾奉命整改 「給環保部門做樣子」

2023年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即將督察青海,興華公司被上級部門要求在督察組進駐之前整改,知情者稱興華公司表面上通過第三方處理幾百噸危險廢物,「算是給環保部門做個樣子。」同時,該公司在同年9月18日前後,調動大量施工機械挖掘危險廢物轉移,「連續幹了一天一夜」,運了四五百車次,估算運送總量有上萬噸。

此次挖掘出來的危險廢物和受污染土壤,均被傾倒在離廠區5公里遠的一條7米深、幾百米長的採鹵渠內,然後再覆蓋湖鹽和土壤。今年6月,青海省政府通報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移交問題追責問責情况,針對鹽湖資源開發無序擴張問題,包括大柴旦行委主任袁彬、前大柴旦工委書記孫剛等多人遭處分,不過當時未提及興華公司。

環保人士認為,興華公司新的填埋危險廢物點距大柴旦湖直線僅數公里,勢必增加地下水污染風險,給大柴旦湖埋下生態隱患。大柴旦行委生態環境局長李永超對《經濟參考報》稱,曾發現大柴旦湖附近有些危廢處理不規範的情况,但較輕微,並已整改,沒發現重大違法違規處置行為。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打擊違法倒危廢 5年5234宗涉環境犯罪 (202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