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香港】誰人審判愛?

【明報專訊】一條褲製作邀請在香港演藝學院教學多年、最近退休的鄭傳軍老師重演《猥褻——三審王爾德》,在戲劇界也是一件盛事,演出結束後總見桃李滿門的鄭傳軍老師被團團圍着拍照,好不熱鬧。
此作在2013年首演,當時已由鄭傳軍出演主角王爾德,相隔12年,鄭傳軍再度擔任同一個角色,另有4名演員薛海暉、蘇育輝、查國林及宋本浩,以及佈景設計阮漢威、服裝設計何珮姍和音響設計梁寶榮,也是繼首演後再度參與製作。戲劇界的人不多,但很多都對這個界別非常投入,而且互相支持,互相滋養。
這個故事,由如日中天的作家王爾德愛上美少年杜格拉斯開始。王爾德已為人夫及人父,杜格拉斯父親宣稱王爾德「擺出雞姦的姿態」,王爾德控告杜格拉斯父親誹謗,但在審訊的過程中,杜格拉斯父親找來一班少年指證王爾德雞姦,從此大作家鋃鐺入獄,事業家庭盡毁。
「我們都身處溝窪,當中有些人還是會仰望天上繁星。」王爾德寫過這樣的一句句子,他生於1850年代,他相信美,相信藝術,相信愛;而在《猥》,他挺身面對杜格拉斯父親對自己性取向的欺凌,即使在庭上面對律師質疑其文學作品宣揚同性戀,也堅持藝術以美為最高價值,而不應以議題定奪其價值。
當年同志的愛被視為「罪」,上星期香港的《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被否決。同性戀依然被視為比異性戀低級的關係,連處理伴侶身後事的權利也得不到。放眼中國大陸,早前更有耽美小說作者被捕。為何同樣是愛,性別相同的愛就不被社會和制度認何,要在相戀相伴的過程受盡委屈?
此作特別之處,也在其「紀錄劇場」的形式,在劇情發展也就是王爾德審判進行的同時,扮演其他角色的演員會以敘述者的身分,向觀眾分享評論事件的新聞報道、王爾德的文學作品、社會學家對審判的研究等等,觀眾投入又抽離,在法庭辯論與文學創作之間,在社會輿論與王爾德個人生命之間,省思當下。
「世上很少人是真正的活着,大多都只是存在,如此而已。」鄭傳軍演繹的王爾德是如此才華洋溢,對愛和藝術有着堅定信念,雖然之後的審判和牢獄之災摧毁了王爾德,但他在世上真正地活過,他的美,是那些在世上只是「存在」、審判愛、害怕愛的人,不會明白的。
文:劉螢(香港編劇學生)
[開眼 大都會文藝誌]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東京】活得像爵士 (2025-09-19)
【紐約】The Armory Show觀展記 (2025-09-19)
【奧斯陸】認識挪威的相對貧窮 (2025-0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