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高盛:A股「慢牛」較以往穩固

【明報專訊】近期多次唱好中資股的高盛又「發功」,最新發表報告稱,今浪中國股市的升市由流動性驅動,AI、再通脹成為催化劑,機構投資者是主要買入的動力,若他們的持股比例提升至新興市場或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將可進一步為A股市場帶來30萬億、4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潛在資金流入。該行維持「超配」A股及H股評級,建議逢低吸納,12個月目標分別升8%及3%。
潛在流入資金逾30萬億
高盛表示,企業的盈利毋疑是股市持續上升的必要條件,但流動性同樣是牛市的必要條件,認為目前A股的「慢牛」格局比以往更穩固。數據顯示,中外機構投資者是本輪升市的主要流動性提供者,但機構投資者目前對境內股票的持有比例仍低於發達和新興市場的平均水平,若其持股比例從目前的14%,上升至新興市場平均持股水平的50%或發達國家的59%,潛在買入金額分別可達32萬億元及40萬億元。
另外,該行又提到,自2020年以來中國家庭儲蓄累計有80萬億元,根據高盛經濟學家預測,其中55萬億元可被視為超額儲蓄,實際利率每減1個百分點,可能導致約1500億元的資金從現金產品轉向股市。
A股及港股近日都處於相對高位,但高盛表示,從大多數重磅股估值來看,指數市盈率仍處於中間水平,在流動性增加下A股及H股仍具吸引力,建議逢低吸納,並看好民企龍頭、人工智能、反內捲,以及股東回報等投資主題。
不過高盛提醒,目前市場樂觀情緒較歷史平均高出約1.3個標準差,反映未來3個月市場有整固風險,但樂觀情緒仍未及2015年中或2020年末,牛市趨勢亦未見逆轉。然而,一旦有政策衝擊,即突然的流動性收緊、監管變化以及政策失望等,則可能會扭轉牛市的趨勢。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恒指創新高後倒插363點 成交4133億5個月最多 (2025-0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