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陳紹雄:打破「單打獨鬥」模式 港與灣區城市互補優勢

發佈於

【明報文章】行政長官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主題圍繞經濟與民生兩大範疇。可以看到特首決意打破香港過往「單打獨鬥」的模式,從頂層設計出發,主動融入國家戰略。以大灣區協同發展的全局思維,在低空經濟、氫能經濟等新質生產力的產業發展上,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強強聯手、優勢互補,值得肯定。

強化治理體系 體現改革理念

香港能否「破繭」破局,重點在於「高效市場」與「有為政府」能否更好結合起來。特首以「強化治理體系」開篇,點出引入市場力量離不開政府的引領和承擔。特首提出設立「部門首長責任制」和更嚴謹有效的公務員評核機制,體現出「既管麻鷹,亦管雞仔」的改革理念,將部門首長在建立和管理團隊方面的責任擔當制度化,強化公務員責任意識,維持高效的管治架構。

筆者樂見特首採納筆者的建議,成立由其領導的北都發展委員會(委員會),以跨政策和跨專業的架構,負責北都整體規劃及制訂專屬法律,授權政府制訂簡化的法定程序,包括加快批出建築圖則等,為土地規劃、開發、工程審批等行政措施拆牆鬆綁。委員會下設的「發展及營運模式設計組」,會按照北都各指定發展區的性質和規模,設計發展及營運模式,包括成立法定園區公司,以「建設-營運-移交」(BOT)等公私營合作模式,發展產業園。這與筆者提出成立由政府全資擁有的法定機構,負責營運及管理特定發展區的項目審批及招商引資等工作的建議,如出一轍,相信有助加快北都發展、引入龍頭企業和重點項目落戶。

筆者也樂見特首採納筆者的建議,推進建設具競爭力的低空經濟生態圈,將制訂「發展低空經濟規劃行動綱領」,透過制度創新與技術突破,令香港成為低空創新應用的核心樞紐。當局將完善民航法例及規管框架,就重量逾150公斤的「非傳統飛行器」制訂專用法例,為低空經濟標準化發展奠下基礎;同時推展核心基建設施,年底前推出專用頻譜,提前規劃部署起降場、航路網絡、衛星定位、三維空間數據系統、智能低空交通管理系統等。政府亦將優化「監管沙盒」,推出進階版低空經濟「監管沙盒X」試點項目,涵蓋跨境路線、低空載人飛行器等技術複雜度較高的應用場景,及開發不同應用場景的低空經濟保險產品。

制訂氫能標準認證

建設國家示範基地

筆者十分歡迎特區政府與廣東省共同建設「氫能灣區走廊」。香港既然未能獨自大規模生產氫能,是應該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深度合作,利用其發展完善的氫能製造平台,應付本港對氫燃料日漸增加的需求。筆者一直建議政府制訂氫能標準認證,當香港擁有氫能(特別是綠氫)的認證資格,便可發揮香港聯通世界的國際優勢,推動香港成為國家的氫能源示範基地,協助氫能產品和技術向海外發展。

作者是立法會議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陳紹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