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研人民幣支付政府開支

【明報專訊】香港作為人民幣最大離岸中心,正持續擴闊可供投資產品領域。特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明言,政府發行愈多人民幣債券後,將進一步研究用人民幣支付政府開支。消息人士稱,發債所得人民幣可用來「找數」,另一名消息人士指政府會接受人民幣付印花稅及公務員訓練等。
接受人民幣付印花稅公務員訓練
香港的資金池除了可供買賣債券之外,消息人士稱,正研究可用於支付股票印花稅及公務員繳付訓練費之用。然而有別於在港股市場買賣人民幣產品時,由港交所兌換人民幣供投資者用於繳付印花稅,特首醞釀新的方案,旨在透過立法,確定合法用人民幣支付印花稅,做法上會有別。消息人士續稱,金管局將利用與人民銀行的貨幣互換協議,設立新的「人民幣業務資金安排」,向企業提供貿易、日常營運、資本支出所需且年期較長的人民幣融資,藉此支持實體經濟使用人民幣,並持續探討更多元化的跨境資金獲取渠道,為市場提供穩定且成本較低的人民幣資金。金管局亦會研究推動人民幣與區內本幣在港進行更便利的外匯報價與交易。
金管局於今年2月底,已推出針對貿易融資用途的人民幣流動資金安排,總額1000億元人民幣,金管局參考現時利率較低的在岸利率加上點差,向銀行提供1、3和6個月流動資金,支持銀行向企業提供人民幣貿易融資,首階段已向參與銀行分配500億元人民幣。
[2025年施政報告 經濟政策]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黃金倉儲冀3年2000噸 建中央清算系統 推動金商港建精煉廠 支持發展代幣化黃金產品 (2025-09-18)
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 八成擔保申請延長兩年 (2025-09-18)
優化「同股不同權」機制 協助中概股回歸香港 (2025-09-18)
研單一平台集中管理 債券股票可相互抵押 (2025-09-18)
整合3部門 成立「內地企業出海專班」 (2025-09-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