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優化「同股不同權」機制 協助中概股回歸香港

發佈於

【明報專訊】特首李家超新一份《施政報告》亦提到,要持續強化香港股市,當中包括研究優化「同股不同權」機制,並協助中國概念股以香港為首選回歸地。同時探索縮短股票結算周期至T+1,並推動更多海外企業來港作第二上市。李家超又透露,港交所(0388)將於今年內就優化結構產品發行機制,以及檢討股票買賣單位諮詢市場,並於明年上半年就結算周期縮短至T+1作市場諮詢。

探索縮短股票結算至T+1

特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內提到,恒生指數自年初以來已經升逾兩成,每日平均成交額近2500億元,較去年接近翻倍。新股集資額至8月底累計超過1300億元,按年多近6倍,位列全球第一。儘管港股市場已經透過「科企專線」,協助內地科技企業來港上市融資,但是仍需持續強化股票市場,並且要進一步去完善主板上市和結構產品發行機制。

現行《上市規則》對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時市值、行業及投票權比例均有規定,市值至少需400億元,或最低100億元市值及不少於10億元年收入;行業只限於創新產業公司,特權股份投票權不得超過普通股的10倍;第二上市的市值門檻相同。有市場人士認為,研究方向應以調整市值門檻,亦宜訂明創新產業並不限於科技企業,亦應包括業務模式創新。

市場人士:市值門檻應調整

本報統計仍未回港的美國上市中概股,以截至周二收市價計,只有16隻市值超越100億元(見表2),當中有10隻採同股不同權架構。換言之,現有上市要求,大部分採不同股權架構的中小型中概股,回港第二上市均會被拒諸門外,預期《上市規則》中同股不同權及第二上市的章節須同時修訂。

推動人民幣櫃台納互聯互通

消息人士指出,當中料今年內可就優化「同股不同權」,並就引進更多海外企業來港上市方面推動諮詢。不過,他不願透露優化「同股不同權」的具體方向。在推動T+1交易方面,則有待明年上半年做諮詢,他期望港股成為區內首批市場,率先落實T+1交易。當局亦希望,能夠在年底推動人民幣櫃台納入互聯互通。該消息人士還續稱,明年上半年向立法會提交優化基金、單一家族辦公室及附帶權益的優惠稅制,及提出在明年至2028年,協助不少於220間家族辦公室落戶香港。

[2025年施政報告 經濟政策]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黃金倉儲冀3年2000噸 建中央清算系統 推動金商港建精煉廠 支持發展代幣化黃金產品 (2025-09-18)

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 八成擔保申請延長兩年 (2025-09-18)

研單一平台集中管理 債券股票可相互抵押 (2025-09-18)

整合3部門 成立「內地企業出海專班」 (2025-09-18)

研人民幣支付政府開支 (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