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要聞

中學三層應急制恒常化 擴至高小 擴大支援精神健康問題 校長歡迎籲助教師減壓

發佈於

【明報專訊】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加強9項精神健康相關措施,包括將應對中學生精神健康問題的「三層應急機制」恆常化,並擴展至小學四至六年級。有小學校長認為,高小生面對升中等壓力,歡迎當局擴大支援對象,又呼籲學校助教師減壓,有助照顧學生。

現時在三層應急機制的第三層,中學校長可將「高自殺風險」的學生轉介到醫管局精神科,經分流及甄別,屬緊急的學生可獲優先跟進;被評估為非緊急的學生亦可輪候精神科,同步接受第一層機制的校內支援及第二層的校外支援服務。

去年底至年中百宗轉介精神科

政府消息人士稱,去年11月至今年中,中學校長轉介學生予醫管局精神科的個案有100宗,其中緊急個案少於7%,第二優先個案佔58%。

資助小學校長會副主席陳淑儀向本報說,歡迎機制擴展至高小,稱學童自殺成因複雜,未必只因一件事,而學童壓力並非中學獨有,高小生亦會因升中壓力等情况而情緒受困。

籲管理層替教師鬆綁

檢視教務免「為做而做」

被問在機制以外如何令教師減壓,好讓教師專注照顧學生,並提升教師精神健康,陳淑儀認為學校有責任幫助教師「鬆綁」,管理層應每年檢視教務工作有否「架牀疊屋、為做而做」,並要定時取消缺乏成效的項目。她相信人工智能可為教師提供「新出路」,例如幫輕行政工作、在設計教案時提供新點子供參考,提升工作效率。

陳淑儀亦建議全面推行小班教學,「大家以為小班只為(應對)縮班殺校,其實原因是師生比例減少,學習、照顧、師生關係都應該會提升,這裏有空間可再探討一下」。

政府亦提出透過津助服務機構專項基金提供培訓,加強駐校社工處理學童精神健康問題的能力。今年底亦會完成制定「精神健康分層護理模式」,就各精神健康人員及持份者提供服務作出定位和分工,加強培訓專業人士轉介意識和建立轉介機制。

明報記者

(2025年施政報告)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打擊跨境借殼辦學 年內訂私校守則設名冊 (2025-09-18)

高中中西史優化課程框架 2027/28學年推行 (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