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首8月接548宗藥房投訴 「斤變両 両變錢」佔四成

【明報專訊】不少旅客來港旅遊均會選購藥品和藥材,消費者委員會在今年首8個月接獲548宗涉藥房及藥妝店的投訴,71%投訴人為旅客。有新加坡旅客投訴在港選購藥材奶薊草時,看到計價單位是「両」,惟店員沒提及總售價便將藥材磨成粉,索價逾3萬元,再解釋計價單位是「錢」。消委會表示「斤變両」、「両變錢」等不良營銷手法佔總投訴約四成,嚴正呼籲業界遏止歪風。
七成投訴人為旅客
消委會在首8個月接獲548宗涉藥房及藥妝店的投訴,按年減1.4%,投訴原因依次為:不良營銷手法(40%)、懷疑假貨或影射貨品(20%)、售價或收費爭議(14%)、貨品質素(9%)等。會方昨講述投訴個案,除新加坡旅客陷「両變錢」糾紛外,有內地旅客來港購買安宮牛黃丸時,遭店員提供另一款包裝和外觀高度相似的藥品;另有內地旅客購買6瓶裝「藿香正氣水」,收據卻列作12瓶裝,疑遭多收費用。
消委會總幹事沈朝暉表示,旅客或因語言不通,更易陷入涉計價單位的消費糾紛,尤以說英語者更易混淆斤、両、錢等單位,提醒商戶出售藥材或參茸海味等貨物時,應清晰標示價格及計價單位,並在交易前主動說明,減少爭議。她又建議消費者拍攝記錄消費過程,並保留單據,以便消委會介入。
(消委報告)
繼續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