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發展局將要求新開展工務工程應用「建築機械人」 助減風險及提升效率 (15:40)

發展局長甯漢豪今(14日)發表網誌,表示將積極推動在工務工程項目應用「建築機械人」推動高效建築機械人,以節省工程需時、提高施工質素及確保工地安全,其中渠務署於元朗的工程使用燒焊機械人及遙控天秤系統;建築署則引入爬壁機器人作高空檢測。甯漢豪說,發展局會參考工務部門試行和應用建築機械人的經驗,持續收集和分析數據,並陸續推出政策,要求新開展的工務工程項目應用建築機械人。
渠務署元朗防洪壩及明渠改善計劃、元朗淨水設施第一階段工程應用燒焊機械人及遙控天秤系統。渠務署工程師李澤祖表示,傳統手工焊接需大量人力和時間,質素受工人技術水平影響,亦為工人帶來安全風險;使用燒焊機器人則只須輸入參數,提升效率。燒焊工人曾先生表示,以往燒「樁頭板」時,須長時間躺着舉高雙手以抬頭,導致頭及肩膀容易繃緊,即使穿著防護服亦擔心被燒焊的火花濺到;改用燒焊機械人後工作環境改善,生產力亦升約2倍。
至於建築署引入的爬壁機器人,署方總物業事務經理劉卓傑說,爬壁機器人配備穩定的負壓吸附系統,可直接跨越約1至2厘米高的障礙物,亦可攀爬超過170米高的大樓,並搭載各種樓宇檢測設備。他續說,爬壁機器人能彌補無人機受禁飛區及受地理環境限制等的不足,讓人員近距離觀察外牆,將準備過程由兩星期縮短至最快兩至三日。
鑽孔機械人助土拓署隧道施工及檢測 減工程時間與成本
另外,土拓署於「T2主幹路及茶果嶺隧道」工程中使用鑽孔機械人施工。土拓署工程師馬浩斌表示,過往建造隧道通風管道樑托前,工人須在高空工作台上不停鑿開混凝土表面、定位、鑽孔及安裝繫穩螺絲,過程繁瑣並有潛在健康風險。他續稱,自動鑽孔機械人能以激光掃描技術定位鑽孔位置,並準確鑽孔及裝上繫穩螺絲,亦能同時吸走過程中產生的粉塵,以保障工人健康及安全,亦減少程序需時和人力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