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誰人日記:進化給人類的禮物

發佈於

【明報專訊】常說畢業愈久,懂的醫學知識只有愈來愈專門,曾經擁有的不同專科知識也只會隨着時間流逝。

依稀記得當年讀過大腦的胚胎學和進化:人類的大腦可分為幾層,腦幹與邊緣系統最為古老,負責求生與情緒,也就是生物最基本的本能;前額葉則在後來才進化出來,特別以人類最為發達,給予了我們抑制衝動和邏輯推理的能力。你可以說它是我們的一塊濾網,篩選海量從身體各部分湧入的信息,平衡理據、比較方案、計算代價,讓人類從「可不可以」進化為「應不應該」。我們被賜予這套機制,讓士兵能在追逐與撤退間權衡,讓社會和市民在規則下彼此合作,也讓我們學會了體面、禮貌、知分寸,起碼我們會懂得叫早晨。

然而,我們似乎愈來愈不喜歡這個功能,覺得這叫虛偽,寧願回歸動物的天性。在社交程式上我們追求即時回饋,click、like、share,只為了那點多巴胺的分泌。新聞、影視、媒體為了競爭,先想標題、先想金句,論證最後有沒有到場?沒人理會。無論你同意與否,左右翼在各議題上的爭論總不會毫無緣由,但我們只顧着對吼得聲嘶力竭,看儀式、看口號。前額葉的抑制、邏輯功能被長期繞過,討論時要先分敵我。別說笑了,如果網頁上只有幾十秒的短片已經能夠完成完整的思辨,世界上的課堂怎會還是以小時起計?

Charlie Kirk遇刺,對面陣營的支持者在請小鳳姐唱歌慶祝,何嘗不是毫無過濾下的舉動?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有聽過他的演說,美國的政治生態混亂得我不能跟上,但起碼在我看來,生命都是可貴的。無論我喜不喜歡一個人、無論我私下有何情感,我也不覺得應該拿一個人的死來慶祝,這是我覺得人類應該有的decency。

前額葉的失守

無論你的立場站在左或右,這次暗殺事件標誌着前額葉的失守,因為我們有人認為分歧是一個可以被物理消滅的目標,而非需要透過制度與辯論處理的議題。這不是單一陣營的錯,而是每一個陣營、每一個人一次又一次將本能放在抑制和邏輯所累積的結果。

我們是不是應該放慢下來,核查事實?在同溫層內,是不是應該研究對方最強的論點才提出反駁?對吸引眼球的內容,是不是應該維持懷疑?學習上,我們是不是應該少教一點立場,多教一點推理和分析?媒體上,我們是不是應該給予安靜和好事多一點版面,而非充斥着爆炸尖叫和多巴胺?獲取智慧從來不會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正如我們上課時要抑制着走堂、睡覺、懶惰的衝動,因為運用邏輯後說服了自己抑制過後的得着會更大。

演化送給人類一個很好用的大腦。自己的文明自己決定,要不要使用是每一個人每一天所做出的選擇。面對敵軍要好好有理地反駁,對同陣營的劣論也要說不,才不枉費我們每人得到的這份禮物。

文˙Dr Who

編輯˙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