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人工島無時間表 本屆政府不填海 議員籲運輸基建續發展 發展局:需配合人工島

【明報專訊】政府今年初因財赤決定工務工程會按緩急輕重排序,「明日大嶼」交椅洲人工島項目備受關注。發展局長甯漢豪昨日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時,首度表明目前沒為交椅洲項目制訂推展時間表,亦無條件於本屆政府任期內動工填海,已開展的研究則會繼續。甯說,為免公眾「不必要的揣測及爭論」,將待大致確定填海時間表才公開相關環評報告。人工島項目原規劃涵蓋港島西至大嶼山東北連接路等運輸基建,有議員認為相關交通配套具社會需求,應繼續發展。
去年稱今屆填海 昨指優次較低
發展局回覆本報稱,港島西至大嶼山東北連接路、港島西至洪水橋鐵路及人工島上的污水處理廠等建設,是為支持交椅洲項目而規劃,落實方案的安排需配合人工島項目時間表,待項目有條件推展時,政府可考慮相關基建的規劃設計。
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最快2025年底開展交椅洲人工島首階段填海工程。過往曾有環團要求撤回項目,甯漢豪前年回應稱倘現在叫停,未來幾年經濟復蘇需要土地時,「世界及區域經濟發展會否給我們5年時間,在那時再等我們造地?」甯漢豪去年10月再表明,爭取今屆政府任期內開始填海。
研究續做 填海有期方公開環評
甯漢豪昨回覆立法會議員盧偉國質詢時稱,政府目前未為交椅洲項目制定推展時間表,亦無條件於本屆政府任期內開展填海工程。她說土地供應要循序漸進並參考市場因素,政府目前聚焦發展北部都會區,交椅洲項目優次「較低」。不過她強調交椅洲項目是長遠土地供應來源,研究資料對日後推進項目重要,政府會繼續完成已開展研究,包括土地勘探、填海及主要交通基建的初步設計、土地發展相關技術評估等。
土拓署去年底提交交椅洲填海環評報告,環保署通知土拓署該報告適合公眾查閱。甯漢豪昨說,因項目放緩,發展局檢視後認為現階段不宜推進環評程序,包括公眾查閱、向環諮會提交環評及環保署長考慮是否批准報告。她解釋,無填海時間表下推進該程序,或難聚焦討論,使公眾擔心審批結果日後是否仍適用,為免引起公眾「不必要的揣測及爭論」,擬待大致確定填海時間表,並按當時需要更新報告後,才供公眾查閱及尋求審批。
項目規劃涉及運輸基建,包括港島西至大嶼山東北連接路,以及港島西至洪水橋鐵路,以接駁港深西部鐵路。立法會議員謝偉銓認為,北都提供足夠土地,交椅洲項目毋須急於上馬,可視乎社會需求再推,但項目的交通規劃原定駁至深圳,有社會需求,當局應研究如何調整並繼續發展。立法會議員劉國勳稱,不少發展項目亦在研究後暫停,要考慮市場及大環境決定何時重啟;他認為如無填海時間表,難推進環評,惟現已掌握的調查數據則可公開。
本研社憂影響其他發展區規劃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關注暫緩項目將影響不同發展區的規劃參數,例如連接港島至小蠔灣及前海等道路規劃將受影響,認為當局應整體部署和涵接。陳亦認為,不少公眾盼了解「明日大嶼」項目對環境的影響及可行性,環評報告對其他大型規劃具參考價值,應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