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教育

周耀輝轉校任教都大 續伴年輕人荒土飛縱

發佈於

【明報專訊】隨心行事說起易,做則難,詞人周耀輝踏入退休之齡,依舊隨其「貪心」想法彳亍而行,今學年離開任教十四載的浸會大學,轉到都會大學繼續教中文歌詞創作,另尋新機,重塑自己。他接受本報專訪說,社會種種限制或令學生人生抉擇上終究欠選擇,冀以自身經歷作例子,續向年輕人示範隨心人生,「至少讓他們覺得有這樣的人,跟他們站在一起」。

明報記者 范灝民

紅白色圓點沙發與草綠牆壁,記者甫走進周耀輝的都大辦公室,空間雖小卻不感壓迫。周耀輝說,室內裝潢與浸大時相若,當初以為那是「一世人最後一個辦公室」,決心設計屬於自己的空間,豈料峰迴路轉來了都大任教。他不時跟學生談日常、談心事,另類風格的辦公室或有助雙方拉近距離、坦誠相對。他認為長輩可為年輕人提供很多建議,但因師生的距離感,學生未必求助,「我不是想做一個這樣的大人」。

周耀輝在華語樂壇筆耕近40年。他在荷蘭攻讀博士學位後,2011年到浸大教歌詞創作與性別研究等科目,其間有學生自組「周耀輝歌詞班(一世唔畢業)同學會」。他自言是「長情的人」,與浸大生交流或學術研究總能自得其樂,亦珍視與學生的關係,多年來未曾有轉校念頭。數年前,這名填詞人踏入耳順之年,是社會認為的退休之齡。他說浸大為60歲全職教授設5年延遲退休政策,通常分3年及2年兩階段申請,他上學年末完成首階段合約,去年須決定是否要跟學校延期多兩年,再展開退休生活。

從來日方長到時日無多 「不想放棄」歌詞班

周續說,隨年紀愈大,不會再以來日方長形容生命的盡頭,而是「時日無多」,不知頭上倒計時仍有多少時間,更提醒他要珍惜光陰做重視的事。「我會很緊張歌詞班,我覺得這是我不想放棄的一種教學」,亦有很多想法想借助大學資源做研究,「退休從來不是我個option(選擇)」,遂與其他大學商討各種合作可能,幸獲都大以更彈性的條件聘用,他說現只需教歌詞創作,行政工作大減,有時間專注培訓後輩、學術研究等更值得投放心機的事情。

談到過去人生路,周耀輝對內心的重視與其印有鮮明「STAY FREE」字句的上衣般不難察覺。1989年,他辭去政府工,按自己對社會所見所感先後創作《愛在瘟疫蔓延時》、《忘記她是他》及《天問》等作品;1992年正值職場黃金期,卻冀脫離生活壓力,辭任《明報》編輯及電台主持遠赴荷蘭,至今不時往返兩地。他形容在阿姆斯特丹如消費者,可享受當地的美麗,身處寬廣自由、輕鬆悠閒的空間中;香港則如公民,可為此城創造某些價值,將自己生命中「轉來轉去」的經驗與青年分享。

想告訴年輕人 不隨主流兜兜轉轉「都OK啊」

周耀輝說,香港像是有很多選擇,但在學業、職業或感情上,卻受分數、家庭、薪酬或未來出路等因素左右,「甚至怎樣做一個男生、一個女生,或者一個非男非女的人,香港都真的很難」。周說,雖未必懂得教人如何做人,但至少能以自己選擇走過的路作例子,以及向學生示範「兜兜轉轉之下我現在都OK啊」。他又慨嘆「那時候離開香港也是貪心,想見多點這個世界,去找找自己。然後讀書也是類似這樣的心態。2011年回來香港也是一樣,我要放棄很多原本建立到的東西……沒想到原來去到2025年,我的心也是這樣」。

周耀輝始終希望讓年輕人知道,世界上仍有人會選擇社會認為不應該選擇的東西,至少讓他們覺得有這樣的人與他們同在,給他們勇氣選擇想走的路。展望未來,他未對退休設期限,明言盼盡力保持健康,願做到身體再支撐不住一刻。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89年出道 詞作逾千首 不必文以載道 理應坦蕩抒懷 (2025-09-09)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