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本周FOCUS.採訪手記:世襲生必收制度公平嗎?

【明報專訊】隨着公營學校的2026/27小一學位在本月18日起接受申請,意味着來年度的升小遊戲正式開鑼。教育局「小一入學統籌辦法」共分兩個階段,先是「自行分配學位」(下稱『自行』),其後是「統一派位」(下稱『大抽獎』)。而當前家長需要處理的,正是「自行」階段。
在「自行」,家長可以替子女選報全港任何一間心儀的官津小學,不受校網限制,但能否獲得學位,就取決於申請人跟學校的「關係」有多密切。根據現行制度,如申請學童是在校就讀學生的弟妹或在校員工的子女,必然會獲取錄,稱為「世襲生」;其次例如父、母、兄、姊是該校舊生,或是有相同的宗教信仰等,都會獲加分,分數愈高,獲取錄的機會愈大。
自從2001年教育改革以來,在「自行」加入必收「世襲生」的做法,坊間一直有不同聲音,尤其子女跟學校沒有任何裙帶關係的家長,認為制度不公。跟教育評議會主席、香港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下稱長沙灣協和)校長蔡世鴻傾開這個話題,他坦言,十多年前亦一度疑惑,並詢問過時任教育局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是否需要檢討這個機制,「她回答我,這個計分機制運作多年,是相對比較公平了。現在回望,我也覺得是公平的」。
近年「世襲生」比例下降
蔡世鴻又透露,隨着香港生育率愈來愈低,很多夫婦都只生一個小孩,以長沙灣協和為例,近年「世襲生」的比例也下降。而據內部統計,每年經「大抽獎」和「叩門」等途徑入讀該校的小一新生,在「自行」大部分都僅持15分。「這個現象說明,基本上,小一入學制度是公平的,只不過大家在不同的階段、用不同的方法來到學校而已。」想知更多這位資深校長對小一「自行」選校的看法,請細讀封面故事。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7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