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家庭有教:新學年,為孩子訂立 SMART目標(一)

發佈於

【明報專訊】新學年快開始了,作為家長,我們不但可以為孩子準備新文具和新校服,還可以幫助孩子訂立新目標,幫助孩子在新一年更有方向地成長。然而,訂立目標都講究技巧!例如,「我今年要多做運動」、「我今年要努力學習」都顯得模糊空洞,難以實行。家長可以運用管理學顧問George Doran提出的SMART框架,與孩子一起讓目標變得更實在、更可行:

Specific(具體的):目標應該明確清楚。例如,「我要多看課外書」就不及「我每天都要讀一本課外書的一個章節」來得具體。這樣,孩子知道到底要做什麼,家長亦更容易幫助孩子完成目標。隨着孩子慢慢長大,家長應該讓孩子多參與、多決定;孩子愈感到目標是自己訂立的,就愈有動力去完成這個目標!

按進度而調整目標

Measurable(可衡量的):能夠量化的目標可以令進度更明顯。如果有需要,家長和孩子亦可以按進度而調整目標。以「我每天都要讀一本課外書的一個章節」為例,每本課外書的章節長度不一,用章節來衡量進度可能不夠準確。所以,家長和孩子可以考慮進一步量化目標,例如「我每天都要閱讀10頁課外書」。又例如,「我要多做數學題」就不及「我每周要完成功課以外的20道數學練習題」準確,因為後者可以幫助孩子每周檢查自己是否達標,家長也能給予及時讚美,加強孩子的動機。

目標訂在比當下能力高一點點位置

Achievable(可實現的):家長需要考慮孩子的年齡、興趣和能力,與孩子訂立有挑戰而又能夠實現的目標。以「我每天晚上睡前都要讀10頁課外書」為例,如果孩子平時根本不喜歡看書,家長突然要求孩子每天看10頁書,大概會令孩子覺得難於登天,直接放棄。所以家長可以將目標調整為「我每天晚上睡前都要讀3頁課外書」,讓孩子在閱讀中感受成功和進步。又例如,如果孩子平時不擅長運動,家長就不要設立「成為校隊成員」這類大大超越孩子能力範疇的目標。相反,「每周跑步兩次,每次20分鐘」這類目標就顯得更為合理。什麼是「有挑戰」呢?就是目標比孩子當下的能力高一點點。例如,孩子一般只可以跑15分鐘,但只要再堅持一點點,就可以跑20分鐘!所以家長把目標訂在一個高一點點的位置。待孩子堅持練習,逐步增加耐力後,家長可以與孩子訂立新目標:因為孩子已經「升呢」,可以挑戰更高更遠的目標,如:「每周跑步兩次,每次30分鐘」。

(待續)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

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www.facebook.com/eduhkccfs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68期]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親子筆陣.看得起遊戲:發掘東涌好玩秘地 (2025-08-26)

小學雞媽媽:奇妙音樂旅程 (2025-08-26)

半職爸爸:欺凌背後 爸爸媽媽不知道的孩子 (2025-08-26)

婆媽內心小劇場:姊妹爭寵記 (2025-08-26)

感講你知:假期功課反思與新方向 (2025-08-26)

從心做起的教養:了解父親內心世界 (2025-08-26)

閱讀的幸福:開學第一天 學校也好緊張 (2025-08-26)

故事拼盤:藏於童心的寶物 (202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