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徐風:騰訊防守有餘 進取不足

發佈於

【明報專訊】近日北水大舉南下,但資金卻主力尋找個別焦點板塊,以及針對性收集在中港同步上市的中資公司,以收窄AH股之間的溢價,導致出現「炒股不炒市」的情况。不過,昨日恒生指數先升後回,最終倒跌93點收市,且成交額進一步增加至3128億元,顯示了市場「出貨散水」的行為,短期大市走勢並不樂觀。

恒指先升後回成交增 市場「出貨散水」

騰訊(0700)上周三公布中期業績,數據雖然繼續有增長,但不算太過亮眼:上半年收入3645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14%;毛利增加21%至2055億元,純利升16%至1034億元。單計第二季度,收入則升15%至1845億元,毛利升22%至1050億元,毛利率升至56.4%,純利則升17%至556億元。

若以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算,純利僅升10%至631億元,對比目前騰訊的市盈率(PE)超過25倍而言,反映市盈率成長比例(PEG)達到2.5,按彼得‧林奇(Peter Lynch)的選股指標,反映以企業盈利增長速度分析,騰訊的股價已被高估。

雖然騰訊的生意增長速度不足,但亦非全無亮點。在遊戲業務方面,騰訊繼續維持其龍頭角色,今年第二季增值服務業務收入按年升16%,至914億元,其中本土市場及國際市場的遊戲收入,分別達到404億元及188 億元。其中後者更按年急升35%,得益於Supercell旗下遊戲及《PUBG MOBILE》的收入增長,以及新發佈的《沙丘:覺醒》的收入貢獻,可見隨着愈來愈多由騰訊開發及營運的遊戲得以國際化,接觸更多遊戲群體,將會繼續推動遊戲收入增長。

遊戲業務仍強 廣告等有隱憂

至於營銷服務方面,第二季度收入則升兩成至358億元。騰訊稱受惠於 AI 驅動的廣告平台改進及微信交易生態的提升,推動了廣告主對視頻號、小程序及微信搜一搜的強勁需求。不過騰訊管理層在業績後電話會議中承認,中國內地消費增長實際上相當疲軟,雖然商業交易數量繼續以兩位數增長,但平均交易價值下降。同時,由於用戶收入實際上減少,騰訊也主動控制放貸的數量,導致其金融科技業務的收入增長較慢,上季只有一成的增長。

雖然騰訊在其主打的遊戲業務中,仍然維持其強勢的龍頭地位,而且仍有一定的增長空間,尤其是若未來能夠與蘋果及Google達成協議,降低iOS及Android平台對遊戲的收入分成,或將進一步增加海外的遊戲收入,成為股價上升的催化劑之一,然而,廣告及金融科技業務則仍有隱憂:前者仍須面對抖音及快手等短視頻平台的流量競爭,即使騰訊推出AI應用分析用戶行為,以及吸引廣告商,但能否成功留住用戶,仍屬未知之數,而在內地經濟仍受挑戰下,金融科技服務收入增長,未來仍然偏慢。

AI概念不夠明顯 股價或難維持高位

更重要的是,當眾多科技公司因應「AI狂熱」而推出各種貼近消費群眾的AI應用,宣傳之餘也可順道提升自身企業估值,例如阿里巴巴(9988)的「通義千問」(Qwen)或百度(9888)的「文心大模型」,騰訊的「混元」AI平台只是低調運作。雖然管理層在業績中,似乎將AI的開發重點,放在如何提高企業收入及盈利上,而非單純透過大模型競爭,但這容易讓市場認為,其AI實力與其他科網巨企有差距,進一步壓縮其炒作的空間。因此,騰訊依靠遊戲業務,防守有餘,但稍嫌進取不足,沒有其他高增長業務支撐,近期熱炒的AI概念也不夠明顯,股價或難長期在高位維持。

[徐風 數據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