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內險資金加速入市 成今輪A股上升主力

【明報專訊】去年以來內地推出大規模刺激經濟政策,包括一系列支持股市措施,推動保險資金等中長期資金投入A股,例如引導大型國有險企自今年起,將新增保費的三成投資A股、延長險企的資產收益率考核周期,以及鼓勵險資「長錢長投」等,均推升今年A股上升。浙商證券早前發布報告,指出在政策組合拳作用下,今年上半年保險資金加速入市,成為本輪股市上升的核心驅動。該行估計,在三成新增保費投入股市的要求下,五大內地險企今年可為A股帶來4000億至9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量資金。
浙商證券統計,今年首季末內地財產保險和人壽保險公司,投向股市的餘額分別為1719億元和2.6萬億元,按年增長33.4%和45.3%。雖然險資配置仍以債券等固定收益為主,但險資配置若更多傾向股市,將為A股提供大量流動性。資金投向方面,報告稱保險資金投資期長、風險偏好低,需要匹配穩定分紅、低波動資產,銀行股具備高股息特性,其股息率顯著高於險資負債成本和央行再貸款利率,有助穩定派息,加上銀行股波幅低,會計上減少對險企盈利股價波動的影響,因此銀行股成為險資配置重點。
國債利息停免稅 引資金買股
除險資外,報告又指去年4月「國九條」提出建立ETF快速審批通道,ETF資產規模開始迅速擴大,今年7月達4.6萬億元,較去年4月增長超過九成,當中股票型ETF規模超過3.1萬億元,佔A股總市值2.9%。報告稱ETF成為股市重要穩定器,今年4月美國公布關稅時,中央匯金等機構曾公開表示出手增持ETF,維護市場平穩運行。
此外,去年中證監亦與人民銀行設立工具為投資股市提供融資,包括設立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工具,為公司回購和主要股東增持等提供資金,以及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操作,提供資金投入股市。中證監又發出監管指引,增強投資者回報,例如要求企業運用併購重組、現金分紅、股份回購等方式,並要求主要指數成分股公司制定市值管理制度。
過去國債、地方債等債券利息免稅,吸引銀行和險企投入資金,不過內地上周五公布,恢復對國債、地方債及金融債徵收利息收入增值稅。內媒引述分析指出,此舉可將資金由國債等低風險資產,引導至股市等風險資產。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A股市值首破100萬億 滬指10年高 港股三連跌 北水淨買減96%至14億 (2025-0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