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楊智佳:內地軟件類消費增 騰訊勝阿里

【明報專訊】恒生指數上周五下跌249點,收報25,270點,主板成交3126億元。綜觀全周,恒指上漲411點或1.65%,是先高後低的走勢,其中於周四曾創下25,766點的近4年高位。
港股周四先跟隨外圍股市高位獲利回吐,周五因為一連串內地經濟數據遜於預期而下跌。不過,以數據全線遜預期來看,恒指跟隨壞消息下跌1%,情况已不算差。技術上,恒指暫時守於20天移動平均線,升勢未被破壞。
恒指暫守20天線 升勢未破壞
7月份內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上升3.7%,增速為今年最低,足證內地經濟放緩壓力加大。其中,餐飲收入按年增長只有1.1%,延續6月的0.9%微增速,難怪美團(3690)一沉不起。
消費降級的趨勢更明顯,今年1月至7月,便利店及超市零售額分別上升7%及5.2%,惟偏高端的百貨店及品牌專賣店的零售額增幅分別為1.1%及1.9%。7月相比6月,低端消費增速加快,高端消費增速持續放緩。
今年1月至7月,網上零售額按年增長9.2%。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按年增長6.3%,佔總額四分之一。值得憂慮的是,穿類商品零售額按年只上升1.7%。至於吃類商品網上零售按年急升14.7%,按月計,增長都面對放緩。這反映相對低端的網上吃類商品正侵蝕餐飲的市場份額。
這些數據反映什麼?就是內地人選擇不增加出外用餐及外賣、買衣服鞋襪預算亦不增加,寧願網上買吃的東西。官方數據都已表明,中國零售是靠着消費不升級來增長,是不爭的事實。
內地消費降級 衛龍受惠
可幸的是,人民選擇加大軟件類的消費,是最新的消費形態。軟件為主的騰訊(0700)勝於倚賴網購的阿里巴巴(9988),而阿里又勝於美團,趨勢似乎不變。至於快手(1024)方面,電商業務亦會受商品銷售所影響。總而言之,業務愈倚賴軟件類終端消費的,例如手遊類,會較具前景,較低端消費的亦會受惠,例如衛龍(9985);高端的東西,中期形勢較負面。况且,軟件類商品更容易透過人工智能提升服務質素,中長期更值得憧憬。
人民主張消費不升級,私人固定投資自然放緩,因為除了人工智能及科技相關,根本沒有什麼好投資。今年1月至7月,民間固定資產投資按年下降1.5%,相比整體數字按年上升1.6%,反映固定投資是靠公營部門撐着。住宅方面,7月新開工面積3593萬平方米,依然高於竣工面積的1801萬平方米,反映於房地產市道需求疲弱之下,供應仍是持續增加;需求降、供應增,只要略懂基礎經濟學的讀者都輕易想像到,未來內地房地產前景如何。
消費不升級的現象,是非常難打破,尤其是中國目前每年貨幣以至貸款增長額,都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10%,可見目前貸款增長已過快,中國難以透過貨幣政策去推動消費,效力亦很有限。中國未來要出現經濟突破,是靠科技進步,提升服務及產品質素,從而增加消費意欲。
為何港股仍然持續向好?大概就是投資者對於人工智能及軟件類消費的看好,蓋過了實體商品消費及投資的低迷。誠如上一期文章所述,今年1月DeepSeek跑出後,投資者認為中國能於限制之下發展人工智能,從而對港股改觀,長遠透過人工智能改善內地經濟,是港股的最大出路,這種憧憬或許炒至技術嚴重超買為止。
觀乎港股對上周五經濟數據的恐懼程度並不大,反映投資者仍對港股保持耐性,未來仍會偏強好一段日子。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楊智佳 還看今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