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Di-Dar推漫畫、人偶 拓舞台劇IP生態新思路

【明報專訊】瘋狂音樂喜劇Di-Dar成為今屆「香港舞台劇獎」大贏家後,今個周末起將載譽回歸,主角陣容換入黃秋生、梁業(肥仔@ERROR),更推出漫畫及Di-Dar BB限量版公仔等全新紀念品。為舞台劇出版漫畫,風車草劇團不是第一個做,但論銷量及協同效應,可能是近年的表表者。這是否香港戲劇界IP發展的轉型預兆?記者相約Di-Dar漫畫主筆ArYU、出版人肥佬,以及風車草二子梁祖堯、湯駿業一起談談。
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識產權)善加發展,帶來可觀經濟效益的例子很多。例如Chiikawa這個IP,其衍生的動畫、周邊產品、主題樂園,在日本以至亞洲各地都獲得巨大收益。香港漫畫改編成舞台劇從不是新鮮事,但反過來為香港舞台劇出漫畫,會否為香港舞台劇或香港漫畫產業注入新動力?
漫畫較劇本集、小說更能呈現音樂瘋狂
風車草劇團的梁祖堯(阿祖)、湯駿業(Ah Dee)坦言,出版漫畫只想與海外觀眾分享Di-Dar這個作品的歡樂。Ah Dee說:「因為Di-Dar製作成本很高,難以到海外巡演,而我們又不認同streaming,透過屏幕收看無法和現場睇演出媲美。」阿祖續說:「我們有些劇目出過劇本集,例如ANA。可是Di-Dar出劇本集或小說根本呈現不到音樂上的瘋狂,Ah Dee就想到不如出漫畫。」
有了這想法後,有朋友建議他們找獨立漫畫出版商格子。他們相約格子出版人肥佬詳談,結果一拍即合。而因何一拍即合?阿祖笑說:「到現在他們也沒有說明,為什麼覺得我們的建議可行。」
「我們從來不拒絕出版漫畫。」人稱肥佬的Keith,講話帶點冷面笑匠的語氣,他續說:「舞台劇漫畫化,進念.二十面體很多年前已在做,現在仍會將舞台劇和漫畫連繫推出,但像Di-Dar般娛樂豐富,真的很少。」
港漫新出路:文創空間
格子旗下有10多名香港漫畫家,出版Man僧、文地、草日的作品。在行內打滾多年的肥佬,聽了梁祖堯二人的漫畫概念,推薦了旗下幾名漫畫家,最終敲定由ArYU(張渝婷)當主筆。她自小喜歡漫畫,畢業後從事設計工作一段日子,後來決定尋回志向,於2020年全職投入漫畫及插畫創作。她憑《初夏丘晨》獲2024年「港漫動力」特別嘉許獎,畫風利落,擅長捕捉角色感受,用色詩意而溫暖。
ArYU憶述:「剛開始時沒有人識我,都是靠接freelance,在網上post自己的作品,漸漸令更多人知道我,接到多些工作,慢慢建立起來。我現在除全職畫漫畫,亦會做其他插畫工作。」肥佬則補充,「一年不會有太多漫畫project,其餘時間會為artist接一些廣告,或動畫、電影宣傳等項目」,現在的漫畫家工作面向很廣泛。
肥佬觀察當下香港漫畫的生態,「如果單純講漫畫,現在香港漫畫跟以前薄裝書在書報攤發售的年代,其實有些分別。尤其最近2、3年多了一些年輕artist,無論自資出版、公司出版,甚至政府資助都好,氣氛是蓬勃了,讓更多人追尋這個漫畫夢」。的確,現在港漫主要售賣點已不再是報攤,而是網店、書店或文創空間。肥佬物色漫畫家的途徑之一便是行文創展,「我會行不同類型的文創展,發現有潛質的artist,第一件事是埋去幫襯。認識之後,會邀請他們參與我們公司主辦的活動,時機合適便找他們出漫畫」。
4個月完成230頁漫畫
由正式拍板計起,ArYU只有4個月去完成這部預計160多頁的漫畫,時間非常緊迫,可幸有格子團隊支援,將Di-Dar原裝劇本轉為適合漫畫使用的文本,故事中「破地獄」等傳統喪禮儀式亦有專人蒐集資料。改編與原創漫畫最大不同在於,故事和劇情不是由漫畫家決定,ArYU說Di-Dar漫畫的氛圍和她的原創作品很不同:「我平時畫的東西比較moody,這部漫畫比較活潑和剛陽。」她和劇團建立了共識:「漫畫人物是基於角色造型,而不是按每個演員的樣子去畫。他們給我很大的空間和彈性。」
預計百多頁的漫畫,由於人物眾多、情節複雜,最後以230多頁完成。Ah Dee說收到完整漫畫稿之時正在澳門,就在街上一口氣看完,「好精彩,我打message叫阿祖快點看。真的很興奮,我們看漫畫長大,沒有想過可以擁有自己作品的漫畫」。阿祖很喜歡漫畫版呈現的破地獄場面,「這是舞台上做不到的效果,這頁勁有動感,而阿成的鬼魂一直在上面控制着我們。超正!幻想阿成的鬼魂飛出來令我們做到破地獄」。
ArYU則分享:「呈現阿成的角色有一定難度,我有拿捏過,一開始不要把他畫得太像真,用線條處理讓他看來有點猙獰。」邵美君演的老師在漫畫世界中變得身材超惹火,阿祖笑說:「有公司同事看完造型表示不夠吸引,認為身材要再加強。」ArYU便把她修訂至現在的造型。校長的造型她也修改過,但她認為全書最難畫是龍師傅,「因為他很剛陽。我畫畫時會不自覺地嘴角上揚,因應他們的樣子去畫那個情緒。你會見到有塊鏡照着我,我無端端做了一些很奇怪的表情」。
紮實故事是建IP生態圈關鍵
Di-Dar漫畫的網上預售成績理想,是否代表舞台劇IP有發展成產業經濟的可能?或者直白點問:舞台劇IP有無得做?肥佬認為:「流行文化劇場相對有優勢,但最終要看每個劇本的潛力。例如有一套劇很多人入場看,但個故事很短,就很難發展太多周邊。」
做IP看似容易,卻有人損手離場。肥佬直言:「好多人都講做IP,其實大部分做的人都忽略了,IP最重要是背後的故事。做IP並不是畫一堆很好看的角色,然後出產一堆products推到市場。也不是說不行,只不過花很多錢。反過來從另一角度出發,如果一個故事好solid,有很多不同賣點,吸引不同類別的觀眾,相對容易發展成一個完整的IP生態圈。」
他認為Di-Dar有條件建立完整的IP生態圈,「鍾意神怪的題材可以睇,鍾意1990年代音樂的又會有興趣,或者你想睇感情戲亦都有。Di-Dar能夠吸引到不同喜好的人,然後他們才會圍繞這個IP,去follow他們」。如果要發展Di-Dar的IP產業,肥佬認為機會是相對地多,原因之一是有足夠的人物角色,「較實在的做法是先做周邊產品設計,有很多items都可以生產,無論立牌又好、鎖匙扣又好,簡單如folder都可以生產。再進一步,做figure、毛公仔都可以」。
未來或製作動畫
其實在Di-Dar漫畫化的同時,阿祖和Ah Dee還設計了一款Q版公仔,叫Di-Dar BB。它大小如掌心,橙色主調,粗眉大眼,手持桃木劍和一道符,一看便知是阿祖演的角色龍貫天。
近年,風車草的紀念品趨向多元化,積極和不同的本地品牌合作。來到Di-Dar又跨進了一大步,Ah Dee說:「我們嘗試將Di-Dar的世界卡通化,Di-Dar BB的畫稿由阿祖設計,定稿後找玩具設計師Chino幫我們製成公仔。」今回和以往的tote bag、記事簿、文件夾不同,似為舞台劇IP開一條新路。「付出的時間,以至中間牽涉的人力物力,亦和以前很不同。做這個公仔,我們要和另一隊創作人合作,我們起畫稿交給他們做一個3D圖,然後來來回回試版、揀料、出dummy,再QC(quality control),整個過程很多細節要處理。」Di-Dar BB與漫畫的預售剛結束,今周起會在演出現場每日限量發售(各$298)。Ah Dee說,如果時間及資源許可,未來會為Di-Dar BB製作動畫。
「動畫可以像Chiikawa,由很多很短的集數,構成長篇。」肥佬續說:「再延伸出去,Di-Dar還可以做廣播劇,因為人物夠多。漫畫亦有很大延伸空間,因為這個故事未講完,還有很多支線可以在之前之後發展出去。瘋狂地想,阿成再去找其他人組一隊唱跳組合都可行。還有,阿成死後至遇到妙妙那麼多年,他在學校遇過什麼?」
阿祖接話:「遇上其他幽靈!或者,他在下面的世界簽了個經理人,出一個靈界外傳。」阿祖身為Di-Dar的聯合編劇,已有大量前傳外傳的構想。正如肥佬之前所說,做IP最緊要是背後的故事。《大狀王》會否是另一個有潛力的舞台劇IP?
風車草黑心喜劇Di-Dar‧Comeback
日期:8月15至31日
時間:下午3:00、晚上8:00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門票:$380至$680
詳情:www.wmgtheatre.com
文:Ida
編輯:梁曉菲
設計:賴雋旼
[開眼 文化力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