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要聞

今年第五次黑雨 新添龍吸水抵港即開工

發佈於

【明報專訊】受熱帶氣旋「楊柳」相關強雨帶影響,天文台昨早7時50分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為今年第五次黑雨,亦是繼8月5日後再次刷新一年內黑雨生效次數的紀錄。截至昨午5時及6時,渠務署與土力處分別確認6宗水浸個案與3宗山泥傾瀉報告;渠務署最新添置3部「龍吸水」昨抵港,同日投入服務處理水浸。

今年累計1750毫米雨量 近正常值

天文台昨早7時50分發出黑雨警告,至上午11時10分改發紅雨警告,為時3小時20分鐘;由昨午夜至上午11時多區錄得逾100毫米雨量,其中大嶼山、屯門及港島部分地區雨量逾200毫米。天文台在網頁「天氣隨筆」稱,今年上半年錄得雨量444.4毫米,屬同期第五低,但受7至8月連場暴雨影響,截至昨午4時今年累積雨量已達1750.3毫米,形容已「追上同期的正常值」,即1991至2020年同期平均累積雨量1682.4毫米。

天文台預測今日天氣大致多雲,間中有大驟雨及狂風雷暴,楊柳會在華中逐漸消散,但驟雨及雷暴仍影響華南沿岸,隨着高空反氣旋增強,周六廣東地區天色稍好轉;一道廣闊低壓槽會在南海中至北部形成,廣闊低壓槽上可能有低壓區發展,料下周初向北移動,為廣東沿岸至北部灣一帶帶來不穩定天氣。

渠署:清理巡查難杜絕暴雨「突發阻塞」

對於為何政府多年來提升防洪基建仍出現水浸,渠務署在社交平台專頁「下水水」解釋,過往大部分水浸個案主因是暴雨期間,大量樹葉樹枝及雜物被冲到位處低窪的路邊集水溝及進水口,造成阻塞,令雨水難進入地下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統,引致水浸,強調各部門清理及巡查工作仍不能杜絕暴雨期間出現「突發性阻塞情况」。

渠務署昨早6時35分啟動緊急事故控制中心,派遣110隊緊急應變隊伍,動員約410人及多部強力排水機械人包括「龍吸水」,處理市民求助和水浸。署方截至昨午5時確認6宗水浸個案,分別位於薄扶林道近瑪麗醫院、薄扶林道近港大、西營盤水街、屯門龍富路、嶼南道近荔枝園村及貝澳鹹田村,所有個案一兩小時內完成處理及清除積水。

就部分地區出現特大暴雨及黑雨警告於上班繁忙時間發出,天文台前助理台長、香港氣象學會發言人梁榮武向本報表示,雨帶會隨着熱帶氣旋的中心旋轉,「睇吓掃到邊度受影響」,昨早一道強雨帶貫穿香港,掠過範圍便受影響。他又說雨帶發展隨機性大,若提早發黑雨警告,誤報機率相對大。

梁榮武:雨帶隨機性大 提早警告易誤報

至昨晚10時,土力處接到3宗位於鴨脷洲、荃灣及大嶼山的山泥傾瀉報告,並已完成相關部門建議所需做的緊急工程。機管局稱截至昨午5時,香港機場全日31班航班取消、590班航班延誤,停機坪小範圍曾水浸,已啟動緊急設施處理,亦有小量飛行區設備需緊急維修。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收容160浪浪狗場水浸 浸至狗頸「史無前例」 (2025-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