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平機推精神健康指引 籲僱主撐員工 會方:3年半222歧視投訴 冀助識別需求調整工作

發佈於

【明報專訊】平機會昨日推出《如何在工作間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僱員》指引,協助僱主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僱員,內容包括如何識別可能需要協助的僱員、僱主可提供的「調適安排」,例如允許彈性工作時間,並提到過去3年半接獲222宗相關歧視投訴。有社工稱近年經濟不景,精神復元人士整體就業情况不理想,也有僱主因精神健康認知不足,對聘用復元人士有憂慮,認為需要持續提高公眾認知,方能改變職場文化。

倡有效溝通 准彈性上班

平機會的新指引除了解釋現有《殘疾歧視條例》對於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的保障,亦列出精神健康欠佳的徵狀,協助僱主識別可能需要支援的僱員。指引又列出僱主與僱員如何有效溝通的建議,例如若僱主需就僱員表現提點,應避免在員工情緒不穩時傾談,溝通時要避用「發癲」、「不正常」等精神健康敏感詞語。指引詳列多項僱主可因應員工需要作出的調適安排,並有不少範例(見表),包括允許彈性處理假期或提早離開崗位供員工前往求診、容許暫時在家工作、彈性上下班時間等。

平機會主管(政策、研究及培訓)徐妤婷提醒,一個人會否披露病情是個人決定, 如僱員有精神健康事宜需向僱主求助,僱主要確保資料保密,但僱主可在僱員同意下接觸其家人或社工,以令僱員及早得到支援,倘僱員不介意披露,僱主方可向其他員工簡單解釋其情况。

徐妤婷指出,2022年至今年中,平機會接獲222宗與精神健康歧視相關的投訴,事件大多發生於投訴人受僱及即將離職的時間,反映推出指引相當重要,希望可協助僱主為僱員提供調適安排,令僱員可繼續工作。

稱冰山一角 總監鼓勵投訴

平機會行政總監(營運)朱崇文補充,知道很多僱員擔心到平機會投訴、與僱主決裂會失去工作,故該會收到的投訴或屬冰山一角,但他鼓勵僱員如受歧視,應行使條例賦予的權益、到平機會投訴,「今日不做、明日不做、100年也不會做,有條例等同無條例」。

善導會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龍澄坊行政督導主任林巧妍指出,近年經濟不景,僱主考慮成本效益,傾向聘用「快手快腳、可multi-task」的員工,未必如以往般有較高包容性,精神復元人士在公開市場求職的劣勢更明顯。

社工:經濟差更顯復元人士劣勢

提到就業障礙,林巧妍表示大眾對有精神需要人士仍有「抗壓力差、不擅社交」的印象,也有部分僱主對精神健康的認識不深,對聘用有憂慮。

她認為指引提及的調適安排是否有效要視乎個別情况,但推出指引屬好事,可供企業、僱主參考,不過她指出,若要建立精神健康友善職場,僱主應了解及善用現有與精神健康相關的資源,為員工提供培訓,提高大家的認識,長遠持續地做方能改變職場文化。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談四死命案 籲大眾勿歸因精神病 (202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