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知多啲:儲物成癖 逐步解心結

發佈於

【明報專訊】有些人橫掃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盲盒,再搶購手辦和毛絨公仔,愈買愈多放滿家中。精神科專科醫生黃宗顯指出,儲物成癖亦會造成困擾,甚至是病態。

黃表示,儲物症(hoarding disorder)在DSM-5中正式列為精神疾病,歸類為強迫症的一種。主要特徵為患者會持續囤積物品,不管物品有無實際價值;而丟棄物品會令患者痛苦不安,因而無法丟物。丟棄困難來自患者對物品的特殊情感或認為有保存必要,導致生活空間過度擁擠和混亂,進而影響生活質素,並衍生安全及衛生等問題。

近年傳媒都不時報道垃圾屋個案,看到老鼠曱甴在屋內空群而出的恐怖場面,或多或少都會認識儲物症的問題。黃宗顯及臨牀心理學家朱家麗均指出,他們處理過的購物狂或儲物症個案中,大多數患者都不覺得自己有問題,很多時由家人或社工察覺到問題嚴重,因而協助患者求診或正視病情,故身邊人的幫助及支持對患者非常重要。

無論是購物癖或儲物症,藥物和心理治療都密不可分。藥物診治方面,黃宗顯指出可處方血清素及減低衝動的藥物;如果患者有共病,就有需要處方抗抑鬱藥。

至於心理治療,朱嘉麗表示可以單對單分析患者心理,或透過小組分享,同路人互相交流瘋狂購物的經歷;身邊人則要以開放而非責怪的態度,逐步教導患者要放棄廢物等。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健康]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潮玩公仔安撫心靈 慎防失控 (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