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徐風:美團被夾擊 股價跑輸大市

【明報專訊】內地經濟不景,加上通縮預期不斷上升,民間傾向儲蓄及延遲消費,甚至消費降級現象盛行。各行各業面對此等經濟挑戰,為求生存,同時也要將競爭對手「往死裏打」,擠出市場,從而減輕競爭壓力,只要競爭者愈來愈少,未來就更有機會佔有更大的市場份額,可從中賺取更多利潤。
於是,內地多個行業都出現「內捲化」,而且愈來愈嚴重。近日掀起的內地「外賣大戰」,各大科網巨頭也開始由惡性競爭的價格戰,變成不惜一切的「零元購」泥漿摔角戰。最終,監管機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於18日,分別約談阿里巴巴(9988)旗下餓了麼、美團(3690)及京東(9618)3家平台企業,要求它們糾正激進促銷行為,推動理性競爭,保護消費者、商家和騎手的利益,助力餐飲服務業可持續發展。
美團料續需燒錢保外賣市佔率
內地傳媒指出,這次監管機構的表態,與5月份有所不同,當時約談的目的,重點是「促進平台經濟健康增長」,今次則轉為「餐飲服務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據大行瑞銀指出,科網巨頭過度補貼外賣費用,將是雙輸局面,由於外賣大戰除了由科網巨頭出資補貼外,參與的餐廳也同樣需要讓利,以吸引客源,同時外賣訂單大增,代表實體餐廳的客量減少,壓縮整個餐飲業的利潤,同時令消費者產生「補貼依賴」,加劇行業通縮風險。至於科網巨頭方面,瑞銀預期各大平台的補貼金額,已達到200億至300億元人民幣左右,在高昂的沉沒成本之下,各大平台都不會輕易退出,將已得到的市佔率拱手相讓,但可能會轉向更注重回報率的推廣策略,例如補貼形式從「免單」轉為「滿減券」等,推廣開支將趨於理性化,下半年的盈利壓力或稍為緩解。
科網巨頭外賣大戰為「內捲式」競爭,可謂易放難收。畢竟外賣業務技術含量並不高,最能夠分出高下的競爭力,在於騎手的數目、人力成本的控制,以及資金的儲備。騎手數目愈多,履約率愈高,但要「養住」全國數以百萬計的騎手,人力成本自然高,如何取得平衡之餘,也要利用優惠「燒錢」吸引用戶買外賣,才能成功建立生態。不過這個生態的「護城河」不夠深,只要競爭對手有錢,也願意燒錢,就能夠將大批用戶及騎手「挖走」。
阿里集中開發AI 支持股價
結果就是,本地上市的三大本地服務巨頭,美團的主力增長業務,正正就是外賣。然而,這個過去快速增長的主要業務,卻被京東及阿里夾擊,令美團無法對今年的盈利作出指引,市場預期美團需要大額燒錢,才能保住其市佔率,變相令盈利大幅受壓,股價表現也未如理想;至於京東,同樣需要撥出大量資源應付內地的外賣大戰,另一方面京東今年開始不斷開設「新戰線」,尤其在香港加強電商拓展,又傳出以40億元收購本地生鮮食品連鎖店佳寶,又計劃在港申請穩定幣發行商,「百足咁多爪」,開發新業務及外賣大戰同樣燒錢,也難以指望盈利有驚喜。
至於阿里巴巴,雖然其餓了麼同樣燒錢,但該業務並非其主要業務,市場預期即使燒錢,在比例及對盈利的影響,都不如美團及京東劇烈。另一方面,公司正集中資源開發AI服務,概念受到市場追捧,令阿里巴巴股價有一定支持。因此,在內地「外賣三雄」之中,阿里巴巴由年初至今的股價,錄得超過五成增長,京東僅微升1.5%,而美團更倒跌超過一成,大幅跑輸恒指!
[徐風 還看今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