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勞聯倡勞資官三方協商 保障平台工作者

【明報專訊】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於9月發表,勞聯昨發表建議書,促請政府立法保障外賣員、網約車司機等平台工作者,提供法定工傷及退休保障,設立勞、資、官三方組成的協商平台。勞聯亦提出調整「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暫停為侍應、初級廚師、售貨員等26個非技術或低技術職位輸入外勞。
勞聯主席林振昇及秘書長周小松上周與特首李家超會面,提交勞聯就《施政報告》的42項建議。林振昇表示,勞聯倡政府參考新加坡訂立的《平台工人法案》,立法為平台工作者提供保障。他建議,在僱員和自僱身分外增設「平台工作者」,涵蓋平台外賣員、網約車司機等,規定企業為旗下平台工作者繳納強積金供款、購買與僱員勞工保險保障一致的工傷保險等。他並建議設立「平台協商渠道」,容許勞資雙方與政府商討平台工作者權益、法例規管等。
籲「劃線」設外勞暫緩機制
周小松則指出,截至上月底「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已批准輸入約6.7萬名外勞,當中逾四成從事飲食業。他稱,不少基層勞工反映擴大輸入外勞後工時減少和工資受壓,甚至懷疑職位被外勞取代並遭解僱。勞聯建議恢復禁止26個非技術或低技術職位不可輸入外勞的規定,在9月「劃線」暫停接受新申請,至於現有外勞,則按實際需求和情况設定續期名額上限。
勞聯並建議引入「輸入外勞暫緩機制」,舉例若某行業失業率持續急升,或因為輸入外勞致嚴重壓抑本地僱員薪金增長,便應暫停處理申請。勞聯又倡政府提高違反輸入外勞機制的罰則,包括罰款並公開違例僱主名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