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要聞

有倡屯門填海地片區模式 發展局研允更多私人參與

發佈於

【明報專訊】發展局早前提出龍鼓灘填海和重新規劃屯門西修訂發展建議。對於有意見倡以片區模式開發,發展局常任秘書長(規劃及地政)何珮玲昨日稱當局持開放態度,會聆聽業界意見,考慮如何容許更多業界私人參與。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總監葉文祺認為,地產商普遍期望片區發展涵蓋住宅,因有利資金更快回籠,惟屯門填海計劃不涉住宅,相信地產商未必有興趣,稱政府要思考如何融資。

不建住宅 智庫:地產商未必有興趣需思融資

政府提出屯門填海區以「智綠產業港」作定位,提供約301公頃新發展土地,推動發展綠色/新能源、先進建造業、循環經濟和現代物流業/內河碼頭4核心產業。政府修訂發展建議中,屯門西的填海面積較2023年方案多5公頃,何珮玲在港台《千禧年代》解釋,主要是希望有足夠土地容納發展「循環經濟」產業及現代物流相關用途設施,當局亦會將位於屯門16區的屯門公眾貨物裝卸區搬至該用地,料可釋放屯門16區的4公頃用地,或研究轉為住宅、休憩用地或海濱長廊。

造價方面,何稱要先待詳細設計落實,由於龍鼓灘及屯門西屬淺水,填海費用「唔應該好貴」。發展局建議計劃採用「現代化及井然有序的園區式發展」,她說計劃由一間公司負責管理相關用地,按政府政策分配不同企業落戶及佈局,令園區整齊有系統,亦不同以往工業區單幢式發展。

葉文祺於同一節目指出,計劃發展的4個產業或要在較後階段才可帶來經濟收益,故當局要思考短中期如何融資,認為要以政府自行融資為主。他建議可以透過棕地重整,將現有棕地位置騰空拍賣,或由園區公司自行融資發債。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元朗洪水橋產業用地中止招標 議員稱市場反應冷 發展局:強化主導及務實檢視部署 (2025-07-22)

洪水橋產業園用地 研部分撥棕地作業 (202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