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金管局:無意設「壞帳銀行」

【明報專訊】近期部分本地地產商銀行貸款出現債務違約,拖累本港銀行業特定分類貸款比率,在今年首季末升至1.98%(見圖)。彭博社昨引述消息人士稱,包括恒生(0011)、交通銀行等銀行近期接觸顧問公司,就設立專門的「壞帳銀行」承接銀行不良資產作初步討論。不過金管局回應,當局無意設立傳聞中的「壞帳銀行」,當局了解相關銀行亦沒此計劃。
彭博報道稱參考內地模式
金管局表示,當局一直要求銀行審慎管理信貸風險。整體而言,香港銀行資產負債表健康,信貸風險可控,撥備充足,銀行信貸撥備覆蓋率超過140%,盈利良好,因此相關傳聞並沒有根據。恒生回覆本報表示,對市場猜測不作任何評論,交銀亦沒回應彭博查詢。
彭博指出,專門機構處理壞帳的建議,參考了內地不良資產管理公司模式,有助銀行至少可收回部分貸款,建議在銀行和本港監管機構的進展未明。知情人士稱,據主要銀行初步討論,要實際執行將有重大障礙。報道又稱,香港銀行早前以延長貸款期限或修改條款以避免貸款減值,部分銀行或延遲確認減值,掩蓋資產質素進一步下降。
思博資本亞太區行政總裁及高級合伙人張宗永表示,銀行過往亦有向基金等投資者出售債務來處理不良資產,若銀行要成立資產公司承接資產,或是因為相關債務較大宗,而且資產公司有更多融資渠道,較銀行有彈性。另有業界人士指出,由銀行自己成立AMC不能將不良資產從集團剝離,因此AMC由誰出資、銀行有多少決定權等,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