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MPF屬長線投資 勿頻繁進出

【明報專訊】美股今年「五不窮六不絕」,惟早前市場擔憂一旦《大而美法案》通過將加劇美國財政赤字負擔,加上美股估值偏高,預料資金將進一步流向美元以外資產例如歐洲股市。不過,強積金(MPF)股票基金中,6月份表現最差的基金類別為歐股基金及日股基金,但MPF屬長線投資,成員應避免頻繁進出市場,並應按個人風險承受能力挑選基金;有MPF專家建議,高風險投資者可考慮中港基金,低風險者則可配置債券基金。
明報記者 袁國守
強積金諮詢機構GUM發表2025年上半年強積金成績表,年初至今截至6月30日,「GUM強積金綜合指數」漲8.9%,報267點;「GUM強積金股票基金指數」升11.7%,報371.5點;「GUM強積金混合資產基金指數」升9.4%,報269.6點;「GUM強積金固定收益基金指數」上升2.5%,報131.8點。
今年上半年,MPF成員人均賺24,213元,創8年新高,並已超越2024年的全年升幅(2024年「GUM強積金綜合指數」升8.8%,人均賺21,559元)。
單計MPF股票基金類別,今年上半年,香港股票基金(追蹤指數)表現最突出,升幅達22%,主因第二季內地和香港股市受惠於本港IPO市場活躍及中美貿易緊張緩解,恒指穩步逼近年內高位。
美國方面,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全球關稅談判逐漸明朗,與多國達成協議,包括英國、中國、越南及北約成員國,推動環球股市氣氛改善。至於歐洲市場,受惠於寬鬆貨幣政策及美元走弱,吸引力因而上升,歐洲股票基金今年上半年回報達15.8%,僅次於港股基金。
分析:美股估值偏高 港股仍具吸引力
若只看6月份,MPF股票基金類別中表現最佳為亞洲股票基金,升5.3%,大中華股票基金緊隨其後,升5.2%,美國股票基金排第三,升4.9%。上月表現最差的股票基金類別是歐洲股票基金及日本股票基金,雙雙只升1.1%(見表)。
GUM常務董事陳銳隆指出,2025年上半年強積金累積回報達8.9%,創8年新高,人均收益約24,213元。他表示,美股估值偏高(P/E約25倍),港股(P/E約15倍)則仍具吸引力,亞洲市場亦值得關注,預期美國聯儲局將由鴿派接任主席,有利市場氣氛;高風險投資者可考慮中港基金,低風險者則可配置債券基金,保守基金則適合保本,但回報或因HIBOR下降而受壓。
GUM策略及投資分析師雲天輝補充,特朗普政策反覆令市場波動,上半年避險情緒高漲,保守及保證基金吸資達187億元;隨後市場迅速回穩,股票基金指數年初至今升11.7%,部分成員錯失升浪,建議成員採取長線策略,避免頻繁進出市場。
BCT業務定位及客戶方案高級總監王玉麟表示,5月MPF表現相對強勁,成功打破「五窮」魔咒後,反映香港強積金整體表現的AQUMON MPF「綜合基金指數+通脹指數」6月錄得2.86%正回報,所有基金類別持續呈正增長,打破「五窮六絕七翻身」的「五窮六絕」說法。他指出,這些投資魔咒更多反映市場心理與統計巧合,並非絕對規律;股市表現受多種因素影響,強積金屬長期投資,成員應避免因短期波動而作出情緒化決策。
成員平均帳戶結餘29.8萬創新高
積金評級主席叢川普(Francis Chung)指出,以往在類似的全球混亂情况下,強積金表現往往會受到負面影響;然而,2025年上半年強積金不但穩住陣腳,更突破重重挑戰,創下多項里程碑,其中最顯著的成就包括錄得高達約1150億元的總投資收益,推動強積金總資產創下約1.429萬億元的歷史新高,成員平均帳戶結餘亦創新高,約達298,100元,惠及全港479萬名成員。
雖然強積金創下歷史性表現,對所有成員而言無疑是利好消息,隨着市場回升,MPF成員或會傾向追逐市場表現,但積金評級重申,分散投資與長線投資才是累積財富的關鍵。叢川普表示,每個強積金計劃均提供預設投資策略(DIS)基金,這些基金具備低收費及分散投資的特性,是成員值得考慮的優質選項。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袁國守 退休綢繆]
